經過三十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后,我國經濟進入了以服務經濟、知識經濟為主導的 “新經濟”時代。新經濟的崛起,對經濟結構產生了非常巨大的沖擊,也為企業雇主帶來了新的焦慮,人才的難得和高流動性對雇傭關系提出了新的挑戰。
9月15日, 2017《商學院》首屆商業領袖高峰論壇暨智聯招聘“2017中國年度最佳雇主”百強榜單發布儀式上,智聯招聘CEO郭盛發表了名為“新雇主經濟,解碼價值型企業”的主題演講,提出了新經濟下的人才管理方法論。
人才流失帶來空前焦慮
智聯招聘在今年的最佳雇主評選過程中發現,36%參與調查的求職者在當前這份工作不滿1年,僅4%的求職者從事當前這份工作滿10年以上。員工在同行業或者跨行業流動頻繁,個體對企業的依賴性和忠誠度下降,這讓企業十分焦慮。
人才的高流動性會增加企業的人才成本,優質人才的流失更會使企業成本驟升。據美國管理協會(AMA)的報告,替換一名普通跳槽員工的新增成本約占員工全年工資收入的1/3;而替換一名技能緊缺的崗位,員工跳槽成本要相當于其全年工資收入的1.5倍。
新經濟下,雇傭關系逐漸向“以人為本”回歸,人才對于企業重要性可見一斑。正如郭盛在演講中提到“以前老板是老板,現在核心的人才是老板”,新雇主經濟時代來臨。在新的雇傭關系之下,企業如何才能實現人才的吸納留存已成為一個巨大的考驗。
雇主品牌成為核心競爭力
優秀的雇主品牌是減少員工流失率、止損企業人力成本的重要手段,決定著企業能否吸引和留住人才。BCG曾就雇主品牌和企業商業價值做過一個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在過去10年中三次以上入圍《財富》“100家最值得去工作的公司”,其股票價值8年均保持在市場平均水平之上。這意味著優秀的企業雇主品牌可以直接轉化為商業價值。
這一理論在中國的企業中也得到很好的驗證。據智聯招聘數據顯示,連續5年入選最佳雇主百強榜單的企業,其人均生產總值高出其他企業平均標準的27倍。這說明企業給予員工的重視越多,員工的貢獻率就越高。
雇主品牌作為人才爭奪利器,成為組織創造價值的引擎。郭盛認為:“雇主品牌是企業重要的軟實力,也是人才競爭的核心實力,這決定著企業是否能與員工保持很好的聯系,能否保留人才吸引人才,保持員工的忠誠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新經濟下的新雇主經濟
隨著“以雇員為核心”的新雇主經濟不斷演進,雇主品牌的內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新雇主經濟在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中繼續蛻變,雇傭關系呈現為以“數字驅動”“智能技術”為特征的新職場——“智造場”。新雇主經濟是指導雇主品牌建設的重要方法論,在當前趨勢下,郭盛認為:“數字時代知識迭代迅速,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學習體系培養管理人才,通過員工的知識迭代,實現企業的更新迭代;在文化建設上注重價值趨同提升凝聚力,實現企業愿景和員工理想的相互吻合,獲得員工的心里認可,通過實現員工的個人價值來實現企業價值;同時,提升員工的滿意度,避免員工長期在固定模塊重復工作,打破組織邊界是組織管理里面非常重要的體現;最后,除現金、股權等激勵手段外,驅動員工進行自我激勵也是企業接下來需要踐行雇主品牌的方向。”
隨著人才戰爭的白熱化,雇主品牌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據智聯招聘介紹,2017年度最佳雇主評選活動報名企業達17554家,數量同比增幅80%,參與人群數2430萬人次,為去年的6倍,創歷史新高。參與評選的企業中,中小企業的報名占比41%。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雇主品牌,雇主品牌建設不再是大型企業才擁有的“奢侈品”,它是企業品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郭盛表示:“雇主品牌已經上升到企業戰略的高度,已經由奢侈品成為了企業戰略構建的必需品。做好雇主品牌激發員工自身創造力,才能實現員工與企業組織的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