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世界能源供需的新格局、新變化、新趨勢,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能源革命勢在必行,深化能源生產和消費改革迫在眉睫。我們應依托“一帶一路”,加強能源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能源效率,加快能源轉型升級。
【關鍵詞】能源革命 國際合作 “一帶一路” 【中圖分類號】F120 【文獻標識碼】A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國,面對當前能源供需的變化與格局,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的能源革命已迫在眉睫。我們應該依托“一帶一路”,加強能源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能源效率,加快能源轉型升級。
建設區域性電力交易中心,向周邊國家出口電力
伴隨中國“一帶一路”實施,中國與沿線國家產能合作逐步展開。而中國東北、環渤海地區目前已經出現電力過剩,很多電廠的發電小時數自2014年之后出現較大幅度下降。隨著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持續,即使經濟結構調整到位、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恢復,但是由于鋼鐵、建材等產品需求的下降,電力進一步過剩幾乎是肯定的。
在這種背景下,東北亞電力互聯互通的合理方案應有所轉變。利用中國東北和環渤海地區的現有電力產能,實現中國電力同時向俄羅斯、蒙古、朝鮮供電,幫助其發展經濟和工業,并通過朝鮮向韓國、日本供電。這一轉變,可以打破原來的中國電力過剩、俄羅斯和蒙古資源豐富但經濟不發達、電力無法通過朝鮮向韓日輸送的僵局,有助于實現整個東北亞地區的經濟融合發展和電力互聯互通,并推動東北亞地區產能合作的進一步展開。
中國西南地區也存在類似的情況。西南的四川、貴州、云南等省水電資源豐富。近期由于國內電力需求下降,在西南地區已經出現了“棄水”現象。同時,貴州也是火電大省。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西南地區的電力過剩還將持續,而中南半島各國缺電情況長期存在。因此,實現西南地區的電網同中南半島國家鏈接,形成覆蓋上述國家和地區的電力交易中心,對于各方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具有重大意義。既可以初步解決中南半島各國缺電的問題,也可以給西南地區充足的電力資源找到出口,可以互惠共贏,建議有關方面將此作為“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
支持大型國企的轉型,實現環境排放標準與國際接軌
中國作為最有增長潛力的油氣市場之一,市場容量是中國的競爭優勢所在,而油氣市場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市場網絡,包括油氣傳輸網絡和金融交易網絡。在國有企業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交易不應是國有石油企業的主營領域,而油氣傳輸網絡作為油氣市場最關鍵的環節,應該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建議一是降低國內石油開采指標,減緩對國內老舊油田的開采壓力。二是石油央企通過資本運作等手段,在全球范圍內以合適的成本掌控油氣資源;把資源的開采和生產交付給相對專業化的公司,不但可以降低前期成本,也更有利于日后的銷售,使利潤達到最大化。
能源清潔越來越成為全球關注的一個問題,除了能源使用總量需要控制之外,使用過程中的排放標準也是至關重要的。下面以車用汽油的二氧化硫的含量標準為例,美國現行的標準為10ppm,而在我國,國三汽油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的標準為不大于150ppm,國四汽油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不大于50ppm。再以車用柴油硫含量標準為例,美國為10ppm,我國為2000ppm,我國這一標準是美國的200倍。國十條要求到2017年,該標準要達到137ppm,還是美國的10倍多。研究表明,二氧化硫存在于空氣中,與霧霾形成有直接關系。
我國關于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標準較低。我國對鋼鐵廠、電廠等大型用戶的控制相對較嚴,而對于用煤的大多數小用戶卻缺乏控制。我國較好的用煤電廠煙塵,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可以控制在不超過30ppm,但我國現行的通用標準是國際上先進水平的三四倍。
近幾年,我國能源消費清潔化、低碳化取得積極成效。2014年以來,煤炭消費比重在我國已下降超過了5個百分點,而清潔能源的消費比重有所上升,已提高4個百分點以上。截止到2016年底,原煤入選率在我國已達到68.9%,現役的煤電機組脫硫已全面實現。為鞏固脫硫和減霾成果,有必要提高環境排放標準,尤其是燃油脫硫標準和燃煤電廠脫硫標準,實現與國際接軌,建議初期達到美國的排放標準。
建設國際先進能源技術轉化機制,推動能源技術革命
據《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顯示,2030年,我國將在太陽能的高效利用、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等十五個方面實現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建立健全能源技術的創新體系,爭取達到國際先進的技術水平。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技術創新的分工模式。除美國外,很多國家盡管經濟總量小,但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某些領域的技術創新積累與領先優勢。比如日本在精細生產和機器人領域,德國、奧地利、瑞士在精密制造和數控機床領域,芬蘭在新能源與環保領域,以色列在信息控制與替代能源領域。這些國家逐漸演變成專業的技術創新體系,我國巨大的市場規模與之形成了完美的互補。
建議在中國加快建立一個先進能源技術轉化機制,吸引全世界的先進能源技術到中國進行技術轉化與市場化發展,推動中國的能源技術革命。世界先進技術引入中國,不但不會抑制國內的技術創新,相反,由于技術創新的外溢效應與協同效應,它還會促進和推動中國國內企業的技術創新,并讓中國企業和技術創新活動融入全球經濟的供應鏈與創新鏈之中。
建議加大能源技術創新財稅方面的支持力度??梢赃M行退稅或減稅政策,例如對企業進行的研發支出,就可以納入退減政策中;通過國家實驗室對研究的成本進行支付,也是一種財稅支持模式;還可以在產業園區加快新技術應用推廣。
產業補貼要適度,這樣更會促進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產業補貼應該遵循的原則表現為兩方面:補貼水平不應過高,應保護技術創新與進步的企業;退出期限和退出機制要相對明確,這樣有利于補貼企業合理的投入研發成本。
加快國內能源體制市場化改革,推進能源轉型升級
一是有序放開石油勘采準入門檻,準入制度改革應積極推進。在符合國家總體控制的基礎上,應適當設置準入門檻,實行勘查區塊競爭出讓制度和更加嚴格的區塊退出機制,使企業能夠公平公正進入油氣上游的勘探和開采,并同時加強安全、環保等資質管理,逐步形成政府管理、多種經濟成分平等參與的勘查開采體系。
二是推動天然氣管網的獨立運營,加快建立開放、競爭的天然氣市場體系。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覆蓋全國的天然氣管輸系統,現有的西氣東輸管線等主干管線已經滿負荷運轉,未來的政策改革重點應放在開放準入投資上,利用多元化投資主體和資本市場的力量,建設覆蓋全國的主干管線、分支管線、城市管網一體化的管輸體系。同時,應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管規則,對分屬不同主體的管線的運營、管線之間的聯接、傳輸價格、壟斷規制等進行有效管理,切實保障投資者和終端消費者的權益。在實現儲運管輸體系公開、獨立運營的基礎上,應開放上游市場和下游銷售業務,允許各種資本對常規和非常規天然氣的生產和銷售領域進行投資。政策監管的重點應放在對市場壟斷和定價行為的調查和管理上。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參考文獻】
①高世憲、朱躍中等:《依托“一帶一路”深化國際能源合作》,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6年。
責編/譚峰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