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前沿理論 > 正文

基于復興實踐構建中國學派

縱觀人類歷史,任何學派的興起與發展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既是對時代問題的思想回應、對時代實踐的理論概括,又是推動時代變革的先聲。當下的中國,進入了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實踐為理論創新提供了豐厚土壤。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而要把握好這一歷史性機遇,加快構建中國學派,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

中華文明曾一度陷入空前危機

歐洲文明源自古希臘和希伯來文明,主要包括英國的經驗主義、歐洲大陸的理性主義、日耳曼的哲學以及人文主義思想等。歐洲文明傳入美國后,在20世紀形成了不同于歐洲的美國文明。這兩種同根同源而發展方向有所不同的文明,被統稱為西方文明。西方文明是地道的西方世界的孩子,但它宣稱要為全世界立法。在強大而霸道的西方文明面前,所有非西方文明與它的差異都被視為前現代與現代、外圍與中心的差距。這一套知識體系宣稱,只有全盤接受西方價值、西方模式,才能獲得進入現代世界的門票,才能實現從野蠻到文明、從落后到先進的救贖。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縱橫上萬里,輝煌燦爛,幾經興衰而終不斷裂,幾經分合而終不解體。在漫長的歲月里,中華文明都曾是世界上最領先的文明之一。但是,近代中國遭遇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西方文明的劇烈沖擊下,曾一度陷入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面對這一嚴重危機,中國人民前赴后繼、奮勇抗爭。在這個過程中,多少主義和主張輪番出場,又先后破滅了;多少道路和方式都探索了,又都碰壁了。打也打不過、比也比不過、說也說不過,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主軸就是對這一空前危機的回應,就是在探求如何救亡圖存、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道路引領中華文明走向復興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不屈不撓偉大斗爭,徹底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跌落深淵的命運,找到了擺脫危局、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道路,讓中國一步步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與西方世界的興起迥然不同的故事,這個故事無法在西方中心主義的知識體系中加以解釋,必須從中華文明自身的發展中尋找線索。

中華文明塑造現代中國基本形態。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不僅對中國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現代轉型過程中,中華文明并未解體或斷裂,而是保持了主體性、延續性、包容性,在吸納西方文明的同時,開拓出新的發展境界。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并深深影響了現代中國的道路選擇和制度建構。這不但使當代中國的實踐必然表現出中國特征、中國形態,而且讓當代中國知識體系必然呈現出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中國現代化進程創造世界奇跡。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開放之初是第十一位,2005年超過法國居第五,2006年超過英國居第四,2007年超過德國居第三,2009年超過日本居第二。2010年中國制造業規模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中國在增進民生福祉方面也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跡: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被國際社會譽為“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190美元躍升到2016年的8000多美元,從低收入國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日益彰顯。中國之所以能創造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原則在中國的具體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我們把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讓各種經濟因素相互補充、協同發力,營造了健康有序的競爭和發展環境。我們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既避免了政治紛爭,又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了根本保障。我們把增進人民福祉、實現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創新發展模式,實現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新的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肩負著相互交織的重大使命,比如賡續中華文明的“舊邦新命”,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回應世界潮流,實現現代化夢想;開辟社會主義發展新境界,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探索新路。這些重大使命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根本上不同于西方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發展中國家的快速發展,必將改變近代以來西方與非西方大分流的基本態勢,必將改變西方中心與非西方邊緣的世界格局。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王克]
標簽: 復興   中國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