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宏觀大勢 > 正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經濟發展

——第十一屆中華發展經濟學年會述要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新結構經濟學”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華發展經濟學年會,日前在溫州大學召開,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就以下兩方面內容展開了深入研討。

新結構經濟學對發展經濟學的借鑒作用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教授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新結構經濟學是研究現代經濟增長的理論,現代經濟增長表面上是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但從本質上看,是技術結構、產業結構不斷變遷,勞動和資源不斷從附加值比較低的產業重新配置到附加值比較高的產業,使得勞動生產率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基礎設施和制度安排不斷相應完善以降低交易費用的過程。新結構經濟學在研究現代經濟增長的本質及其決定因素時,主張以要素稟賦及其結構作為研究的切入點,認為在某一時點的要素稟賦及其結構決定了經濟體在那時點的總預算和生產要素的相對價格,也就決定了一個經濟體在那個時點上的比較優勢,從而決定了該時點的最優產業結構。新結構經濟學強調經濟發展是一個產業、技術、基礎設施和制度結構不斷變遷的過程,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遵循每一時點的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來選擇技術、發展產業,并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制度安排是取得經濟快速增長、追趕發達國家的最優策略。為了使這種策略成為企業的實際選擇,一方面必須有充分競爭的有效市場,另一方面必須有因勢利導的有為政府。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

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重大課題。武漢大學郭熙保教授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于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階段具有關鍵作用,發展經濟學理應對此做出分析與回答。北京大學王志偉教授強調,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西方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和政策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在國內外多重矛盾和風險疊加的現實條件下,既要解決短期產能過剩和結構失衡,又要解決長期經濟增長問題的重大戰略決策。復旦大學韋森教授指出,未來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在于創新,在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趙昌文教授也認為,中國一定要抓住下一次科技革命的機會,增強產業間的縱向流動性,成為科技革命的領導者。中央黨校周天勇教授認為全球經濟面臨人口下行和新技術使用下收入差距擴大的兩大格局,他提出要在人口觀念與人口政策、結構性減稅、貨幣和結構轉型幾個方面做出改變。山東大學臧旭恒教授指出,中國的消費水平具有兩方面的特征:一方面總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日益增長,另一方面居民消費在較長時間內保持低位。認清這一點對于我們把握當前經濟增長態勢并采取相應政策非常重要。云南財經大學龔剛教授提出,經濟發展存在兩個階段的轉變:一是勞動密集型到資本密集型的轉變,二是資本密集到知識密集的轉變。針對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存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拐點,在經濟政策上應有所區別。

[責任編輯: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