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全域旅游以來,各地全域旅游建設如火如荼。入選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摩拳擦掌,沒有入選的也把全域旅游概念列入當地的旅游規劃發展之中。那么,是不是所有地區都適合發展全域旅游呢?各地又該如何找準自身的規劃定位?就此,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對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進行了專訪。
賈康表示,我國旅游產業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升級,是更強調某一個區域里一條龍式的旅游,主要是希望各地能夠充分挖掘資源潛力,更好地形成旅游帶來綜合效益的一種模式。
賈康認為,全域旅游只是一個相對概念。“有人說把三峽跟歷史三國連在一起,然后再擴大到湖北其他的景點,比如武當山、神農架等,把它串成一個黃金旅游路線,某種意義上就有了他們自己的轄區之內所謂全域的那個特征。但這只是一個比方,我如果到了湖北以后一拐彎,去了湖南或者四川,用湖北這個全域旅游概念就覆蓋不了了。”
那么,在全域旅游熱下,各地方又該如何把握自己的發展定位呢?所有地方都適合發展全域旅游嗎?全域旅游在帶動行業和地區發展上,目前有沒有一些困難需要解決?對此,賈康表示:“廣義來講,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不能說旅游資源每個地方就絕對沒有,但是它的吸引力有高低。也沒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概而論的,拿一個套路,一套就解決問題了,這是不可能的。因此,各地方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要給自己的轄區做特別的、高水平的規劃設計,實際推行過程中間也可以試驗,有些事情看不太準的可以漸序推出來。”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