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新能源汽車能否成為交通節能減排的主力軍

核心提示: 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抓手和舉措,也是我國調整能源結構、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和重點領域。從近期看,推進我國交通節能減排需鼓勵多種技術路線競爭發展、加快跨領域融合、積極引領變革的思路和舉措。

【摘要】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抓手和舉措,也是我國調整能源結構、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和重點領域。從近期看,推進我國交通節能減排需鼓勵多種技術路線競爭發展、加快跨領域融合、積極引領變革的思路和舉措。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  能源革命  低碳發展   

【中圖分類號】F54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因和燃油汽車相比具有節能減排綜合優勢而被視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載體,作為緩解能源環境矛盾、引領產業升級的朝陽產業,得到各國政府的普遍重視。歐洲國家陸續提出的燃油汽車禁售時間表,引發各方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定位、新能源汽車對我國節能減排的作用以及汽車產業與交通、能源行業融合發展的討論。我國是世界能源消費第一大國,也是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在強化節能減排、引領汽車轉型等方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立足我國國情,必須加快推廣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推動汽車產業、交通結構、能源體系整體變革,這是構建未來高效、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的關鍵。

新能源汽車將加快全球能源和汽車產業發展轉型,并推動我國交通部門節能減排向縱深發展

新能源汽車是當前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作為傳統的燃油汽車制造強國,在綠色低碳轉型背景下,其主要的汽車生產廠商開始不斷加快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發展。從技術路線上看,今后一段時期,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行業還將呈現持續競爭、并行發展態勢。我國較早開始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相繼出臺一系列戰略規劃和扶持政策,在市場培育、產業配套等方面已實現了一定的領先。未來,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或將推動我國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提升我國汽車制造業總體競爭力。

新能源汽車有望重塑城市交通能源體系。目前,以可再生能源、能源互聯網等為特征的新一輪能源革命方興未艾,汽車行業與清潔能源、智能交通加快融合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將改變交通能源消費格局,加速城市交通能源供應體系從單一加油站向加油站、充電站、加氫站等多元方向發展。同時,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等不僅可以在負荷谷時充電,還可以在負荷峰時放電,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融合可以實現良好的削峰填谷作用。

新能源汽車可有效緩解交通用油、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增速過快壓力。新能源汽車將加速交通部門“去油化”與“電氣化”進程,有效緩解交通用油增長過快壓力,減緩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為提升我國能源安全水平和加快節能減排工作發揮積極作用。根據樂觀估計,到2020~2025年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有望取得突破,可基本實現油電平價,電動汽車行駛里程有望達到500~600公里,屆時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將開始全面替代燃油汽車。

我國交通部門節能減排面臨的任務更加復雜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加快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不僅把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內容,制定了到2020年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比達到40%的發展目標,而且出臺了一系列購置、停車、財稅等優惠政策,以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但與發達國家汽車保有量普遍飽和相比,我國正處在汽車快速進入家庭階段,深化交通部門的節能減排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一是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短期內難以發揮規模替代作用。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由于新能源汽車在行駛續航里程、電池壽命、安全性、配套設施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整體上還不具備競爭優勢。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50萬輛,保有量超過100萬輛,但在汽車總產量和保有總量中的比例分別只有1.8%和0.5%,并且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伴隨我國汽車向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加快普及,以及財政補貼政策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車面臨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二是我國客貨運輸體系效率水平不高,在交通運輸結構等方面差距更大。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方面,我國已經建成世界第二的鐵路網絡,但鐵路運輸占貨物運輸的比重仍顯著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甚至出現逐年下降趨勢。公共交通體系方面,我國主要城市在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出行分擔等方面,與東京、紐約等發達國家城市還有一定的差距。

三是汽車產業整體大而不強,實現趕超跨越面臨一些挑戰。盡管國內一些汽車廠家也制定了積極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但主要集中在乘用車領域,載貨汽車電動化和替代燃料發展仍相對緩慢。考慮到我國現有汽車生產能力仍以燃油車為主,而道路運輸用能的60%以上又集中在載貨汽車,在全球汽車產業加速向低碳化、智能化、信息化轉型背景下,我國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面臨挑戰。

立足國情、多措并舉、長短結合布局我國交通節能減排工作

要堅持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并重的發展方針。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燃油汽車技術進步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競爭將持續存在,考慮到我國現階段汽車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層次豐富,必須把節能汽車作為汽車產業升級的主要方向。要針對載客和載貨汽車,建立燃油經濟性領跑者制度,推動汽車能效盡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要完善基于汽車能效水平的激勵約束政策,引導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消費,鼓勵節能汽車盡快普及。

鼓勵新能源汽車多元化競爭發展。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整體處于群雄逐鹿的起步階段,在技術路線、商業模式等各個環節都存在很大的創新空間。我國應在提高產品技術和質量門檻的基礎上,鼓勵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多種技術路線競爭發展,避免過早出現“路徑鎖定”。在穩定新能源汽車市場預期的同時,通過建立補貼、標準等政策動態調整機制,引導汽車全產業鏈技術水平創新進步。鼓勵信息化、智能化優勢企業與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在靈活制造、租賃共享、電網汽車儲能等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取得突破。

把發展公共交通與高速鐵路作為交通能源革命和節能減排的基礎前提。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汽車在能效和污染物排放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要根本解決我國交通用能過快增長、城市擁堵、能源安全等矛盾,必須把交通結構優化放在首位。要發揮我國人口和經濟活動相對集聚的優勢,從源頭上減少機動化出行需求。在城鄉一體規劃中加大扶持力度,推動公共交通成為居民日常出行的優先選擇。

能源產業發展要適應和引領汽車產業變革。我國現有交通能源供應體系主要圍繞燃油汽車建立,在汽車技術加快變革的形勢下,交通能源供應體系面臨巨大的投資浪費和資產沉沒風險。要適應交通用能“去油化”“電氣化”發展趨勢,全面停止新建煉化、煤制油等項目,避免加劇汽油柴油失衡過剩的矛盾。要加快優化能源結構,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電力比重,發揮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節能減碳優勢。要完善分時電價政策,加快出臺電動汽車參與電網調峰調頻的輔助服務政策,提升新能源汽車在終端市場的便捷性和競爭力。要鼓勵能源企業參與建設運營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由能源生產商轉型為能源服務提供商,引領汽車產業加快變革。

將新能源汽車為核心的智能交通體系打造成我國對外合作的新“名片”。智能化、網聯化是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也是未來交通變革的重要內容和節能減排的新動力。我國應發揮體制優勢,積極促成新能源汽車、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已取得成果的加速融合,并推動其示范運行。可考慮在雄安新區建設高標準智能交通體系,積累跨領域建設、一體化運營經驗,逐步形成中國智能交通運營管理標準。在此基礎上,利用與周邊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契機,將智能交通系統輸出到相關國家,引領未來交通低碳、智能發展方向,使其成為我國繼高鐵、核電之后的另一張“名片”。

(作者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電動車的春天 英國準備禁售汽油柴油車》,新華網,2017年7月28日。

責編/宋睿宸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王妍卓]
標簽: 減排   主力軍   新能源   節能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