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印書館是我國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出版機構,具有深厚的歷史傳統與不斷創新的生機活力。我是商務印書館的忠實讀者,在讀書之余也曾思考過商務的成功之道。商務120年歷史至少給我們三點啟示。
其一,文化企業要有家國擔當。商務印書館在歷史上有過一次轉型,在張元濟先生加盟前,只是一家印刷企業,張元濟就任其股東與編譯所所長后,就轉型為現代意義上的出版文化企業。張元濟下決心把“昌明教育、開啟民智”作為商務印書館的立社之本與發展之魂,這一文脈一直延續到今天??梢哉f,中國現代出版業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與國民教育、文化救國有著先天的、內在的聯系。這也啟示今天的我們:出版業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正確方向,忠實地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如此而為,出版才會有蓬勃生命力與持久影響力。
其二,文化使命是出版的根本使命。掃描一下商務印書館在不同歷史時期推出的不同出版物:最初針對“兩千年以來未有之大變局”,出版了《最新國文教科書》。接著針對民眾的文化需求,成為各種辭書、工具書的出版基地。后來,又開始大量翻譯出版西方學術名著,力圖牽引整個民族進入現代文明的主航道。此外,還編纂出版中華經典,接續民族文明的香火。換言之,商務印書館始終把文化使命擺在了第一位,其結果是,既創造了一個燦爛的出版品牌,又收獲了持續穩定的經濟回報。
第三,出版繁榮歸根結底在人才。商務印書館不僅為一代又一代的知識階層持續提供了積極的、進步的思想文化滋養,同時也成長起一批又一批的編輯出版名家,他們兼具思想、學術、文化、理論、文學大家的風采。據統計,商務印書館的編輯出版家中,有十人先后當了大學校長。張元濟、陳望道、高夢旦、王云五、鄭振鐸、胡愈之、陳翰伯、葉圣陶、沈雁冰等文化名家,都曾在商務印書館工作,都曾以自己的學術成就深刻地影響中國近現代文化發展的進程。長期堅持文化使命第一,爭取文化使命與商業利益有機統一,不難造就眾多的文化精英與名流,這告訴我們:深入地而不是膚淺地、長期地而不是短暫地堅持正確的出版方針,必然最終形成一支以文化使命為己任的編輯隊伍與名家團隊,而這恰恰是一種更大的文化成就。中國編輯學會這幾年堅定不移地提出“培養編輯名家、鍛造出版精品、倡導工匠精神”等工作目標,很大程度就是從商務印書館這樣的“百年老店”中獲得的啟發。出版方向的堅守,兩個效益的統一,最終要落實到擁有一支思想精深、學術精湛、業務精準的編輯團隊上面來。這就是我們的結論。
(作者 中國編輯學會會長 郝振省)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