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莊嚴政治承諾,明確提出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為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發展階段不忘初心治好國、理好政、富好民提供了強大的科學指引。
那么,近幾年習近平總書記都有哪些關于“人民”的論述,請隨學習筆記來看一看~
談“以人民為中心”
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要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要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盡量做起來,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2016年1月26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并講話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定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2016年2月19日,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用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堅持把造福人民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推動經濟發展動能轉換,以更多更好的發展成果造福人民。注重處理好區域、城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重大關系,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夯實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基礎。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順應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等的強烈要求。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持以開放推動創新、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建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人民享受到更多的開放成果。
談“人民立場”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正所謂“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自覺站在黨和人民立場上
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奉獻而不斷鑄就的。我們一定要把黨擺在心頭正中,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站在黨和人民立場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擔責、為黨盡責,竭盡全力完成黨交給的職責和任務。
——2016年9月28日,紀念劉華清同志誕辰100周年時的講話
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
在新的長征路上,全黨必須牢記,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我們要團結帶領全體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努力,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
——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我們黨執政,就是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持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這一重要思想,與時俱進地回答了“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等事關發展的根本問題,確立了人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進一步系統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目的、根本動力和根本價值,進一步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執政使命和執政追求,為我們黨的執政理念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談“獲得感”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要科學統籌各項改革任務,協調抓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改革舉措,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點,對準焦距,找準穴位,擊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2015年2月27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增加兩岸同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我們愿意首先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兩岸可以加強宏觀政策溝通,發揮好各自優勢,拓展經濟合作空間,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兩岸同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對貨物貿易、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問題,雙方可以抓緊商談,爭取早日達成一致。我們歡迎臺灣同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也歡迎臺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
——2015年11月7日,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時的講話
廣大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
有付出,就會有收獲。2015年,中國人民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我國經濟增長繼續居于世界前列,改革全面發力,司法體制改革繼續深化,“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動了政治生態改善,反腐敗斗爭深入進行。經過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十二五”規劃圓滿收官,廣大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
——2015年12月31日,發表2016年新年賀詞
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注重從體制機制創新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2016年4月18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落實共享發展理念,“十三五”時期的任務和措施有很多,歸結起來就是兩個層面的事。一是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舉全民之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要擴大中等收入階層,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特別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堅決打贏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攻堅戰。
——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如果只實現了增長目標,而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沒有進展,即使到時候我們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人民群眾也不會認同。這就從對人民負責、讓人民獲益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我們黨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治國理政思想的精神實質,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參考資料:人民網《習近平談‘人民’》、《求是》19期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文章《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