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人民智庫 > 研究報告 > 正文

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成就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以創新為首的新發展理念,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重大論斷,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我國科技創新的整體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科技創新格局發生歷史性轉變:科技發展從以跟跑為主,步入跟跑、并跑、領跑并存的歷史新階段。這是近代以來未曾有過的重大改變,表明我國科技發展站上全新的歷史起點。創新主體也正由科研工作者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轉變,科技創新與“雙創”融合共進,匯聚起創新發展的磅礴力量。我國在全球科技創新格局中的位勢從被動跟隨向積極融入、主動布局全球創新網絡轉變,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大國。

全國科技投入穩步增加

·根據2017年在日內瓦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22,是前25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世界第二大知識產出大國。

1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底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以下簡稱“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0298億元。此后至2016年間,各年度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均較上一年有顯著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已達15677億元,較2012年實現增長率高達52.23%,年均增長率11.10%。

從投入強度(研發經費投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來看,2016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2.11%,相比2012年1.91%的投入強度,提高了0.2個百分點。

2

除了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外,國家財政科技支出也表現出持續增長趨勢。2012年國家財政科技支出5600億元,2015年支出達7006億元,比2012年增長25.11%,年均增長達7.78%。

3

十八大以來,科技計劃也得到順利實施。其中,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批準項目38411個,到2016年則批準共41184個項目,較2012年增長達7.22%,年均增長率1.77%。

企業創新成果顯著

4

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創新資源進一步向企業集聚,依托企業布局建設了一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認定了一大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截至2016年底,累計共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276個,較2012年增長43.86%;全年技術中心研發經費支出為4928.6億元,占全國企業研發經費支出的比重為40.6%。

6

截至2016年底,累計共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31個。此外,設立的國家工程實驗室總量自十八大以來得到了明顯提升。截至2012年底,累計國家工程實驗室共128個,到2016年則累計成立國家工程實驗室194個,實現66個的增加量,增長率超百分之五十。

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1407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增至56.2%,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

知識產權助力創新

據2016年統計,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一,有效發明專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較2012年實現翻番。

專利

2016年共受理境內外專利申請346.5萬件,與2012年受理的205.1萬件相比,增長68.94%,年均增長率14.39%。2016年境內專利申請受理數為328.1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19.3萬件,分別比2012年增長74%和128.1%。

2016年我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達43168件,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三;比上年增長44.7%,增速居世界主要國家首位。

著作權年登記量突破200萬件;作品、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分別達到159.9萬件、40.7萬件;農業、林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分別達到2523件、400件。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快速發展

企業

作為區域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截至2015年底,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146個,比2012年增加41個;區內企業數為8.3萬家,比2012年增加1.9萬家。2015年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總收入25.4萬億元,其中技術收入2.4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97.5%。

創新創業蓬勃發展

十八大以來,我國市場主體量質齊升,日均新注冊企業數量不斷增長,2016年日均新增1.5萬戶,加上個體工商戶等各類市場主體,日均新增4.5萬戶。

新三板掛牌企業10163家,創業板企業570家。

全國4200余家眾創空間、3600余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400余家企業加速器,服務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近40萬家,帶動就業超過200萬人。

國際影響日益加強

影響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