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我國國家安全觀與時俱進的新發展,從戰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國家安全在國際社會的公共性問題,更加關注非傳統國家安全因素,開創性地論述了發展與安全的辯證關系,體現出對傳統國家安全觀念的超越和提升。
【關鍵詞】總體國家安全觀 安全觀 國家安全體系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識碼】A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問題,成立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制定了《國家安全戰略綱要》,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代表了黨中央對新時期國家安全問題的全新認識。
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目標是要構建完整的國家安全體系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道路”。總體國家安全觀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求重視所有領域的國家安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提出的集很多領域為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只是對這些領域的一個不完全列舉,意在強調國家安全領域的廣泛性,并非意味著國家安全體系只包括這十一個領域。國家安全包括這些領域,但不限于這些領域,所有關系國家安全的領域和問題,都應該高度關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以及與經濟安全關系密切但又不完全相同的金融安全和糧食安全等安全問題,雖然不見硝煙、沒有傷亡,但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危害更大,甚至無法挽回,必須高度重視。
第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目標是要構建完整的國家安全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時期,面臨復雜多變的安全和發展環境,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任務繁重艱巨。”也就是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各個領域都可能面臨國家安全風險,因此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構建完整的國家安全體系,確保在所有的領域避免國家和人民重大利益面臨任何風險,更不能遭受任何損失。
第三,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求兼顧“五對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
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特色
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根據國內外形勢的最新發展變化而提出的,是我國國家安全觀與時俱進的新發展??傮w來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鮮明特色。
一是從戰略高度認識國家安全問題。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從戰略高度認識國家安全問題,把國家安全當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他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堅持以全球思維謀篇布局,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原則性和策略性相統一,把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些都充分說明,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站在一個歷史緯度上以更高的戰略眼光來認識國家安全問題的,具有戰略高度和歷史使命感。
二是更加關注非傳統國家安全因素。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總體”二字,就是要比傳統國家安全內容增加更多的非傳統安全要素,使國家安全體系更加完整。如他在論述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關系時,列舉到的非傳統安全要素要遠遠多于傳統安全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這其中,傳統安全只列舉了三項,而非傳統安全則多達八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2月17日主持召開的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突出抓好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土安全、社會安全、網絡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工作,這其中涉及的非傳統安全內容仍然比傳統安全因素更多。習近平總書記尤其強調網絡安全,在這次會議上,他提出“要筑牢網絡安全防線,提高網絡安全保障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也在不同場合強調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等問題。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著力樹立生態觀念、完善生態制度、維護生態安全、優化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也高度重視糧食問題,多次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他說:“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他還強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總之,習近平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在強調構建完整的國家安全體系的基礎上,更加關注非傳統安全。這對在日益復雜和快速多變的國內外新形勢下,應對可能出現的新型國家安全問題,確保國家和人民的重大核心利益是至關重要的。
三是開創性地論述了發展與安全的辯證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中論及國家安全要兼顧的“五對關系”時,提出要“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富國才能強兵,強兵才能衛國”。這既是對國家安全與發展辯證關系的開創性論述,也是對國家安全的重大理論貢獻。2014年5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的講話中,再次清晰地闡述了二者的關系,指出發展和安全并重才能實現持久安全。
這個認識非常重要,尤其是對于中國來說,必須將安全和發展兼顧起來。正如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12月16日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的,“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一方面,雖然當前中國最迫切的任務是發展,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和安全保障的能力,那么我們的發展必定會不斷地被各種安全問題所打斷,發展所取得的成果不免會付之東流,甚至發展的結果也可能會變成一場悲劇。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發展作為基礎,所有領域的國家安全都可能無法保障,國家安全體系會變得千瘡百孔。因為,沒有發展,就沒有經濟增長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就沒有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的提高,那么可能連國家領土和基本生存都無法得到保障,1840年以來的中國近代史就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沒有發展,新型國家安全就會缺乏必要的技術手段,就沒有辦法認識和應對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種子安全和基因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風險和出現的問題,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也就無從談起;沒有發展,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供給,基層社會矛盾和沖突就會加劇,社會安全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傊?,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對于安全和發展辯證關系的論述具有開創性意義,對中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做好國家安全工作極具指導意義。
四是首次提出了國家安全在國際社會的公共性問題。習近平主席在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時多次提到了國家安全和國際安全的關系問題,認為國家安全要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既要重視自身安全,又要重視共同安全。這實際上是以大國元首的身份首次提出了國家安全在國際社會的公共性問題,再次向世界無私地貢獻了中國智慧。
2015年3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的演講中指出:“當今世界,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時空領域更加寬廣,各種因素更加錯綜復雜。各國人民命運與共、唇齒相依。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再次指出:“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安全相互關聯、彼此影響。沒有一個國家能憑一己之力謀求自身絕對安全,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從別國的動蕩中收獲穩定。”2015年12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維護網絡安全不應有雙重標準,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以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網絡安全是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維護網絡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這些都是在告訴國際社會,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國家安全要有新的境界。世界發展的形勢和條件變了,有些國家的安全問題在國際社會已經成為公共性的問題,相當一部分國家安全要通過國際合作才能得到保障。個別國家在國家安全問題上采取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做法,極有可能會變成“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悲劇。
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有科學辯證的思維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對傳統國家安全觀念的超越和提升,認識和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方法,不可偏廢,也不可泛化,更不可機械僵化。
第一,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不可對國家安全問題過于泛化。不能把一切安全問題都無限度地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如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安全問題、校園安全問題、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問題、企業的安全生產問題等,雖然都很重要,但是如果僅限于普通的個案,那就是一般的安全問題,達不到國家安全的層次。把一切安全問題都泛化為國家安全問題,只會模糊國家安全問題的焦點,使真正的國家安全問題無法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關注,反而會損害國家安全。
第二,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有動態變化的思維。由于現實世界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有些不是國家安全的問題,在特定的條件下也可以轉化為國家安全問題。如食品安全和農產品安全等公共安全問題,在一般的意義上會危害消費者的健康、損害消費者的利益,雖然也應該嚴厲打擊,但是它一般都有一定的影響范圍,達不到國家安全的層次。如果某一方面的食品安全或農產品安全問題對人體有危害,涉及范圍非常廣泛,而且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那么長期積累的結果就有可能導致國民的身體素質總體大幅下降,病患增加,生產力不足,財政負擔加重,甚至使軍隊的戰斗力喪失,那么食品安全和農產品安全問題就會上升成為國家安全問題。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公共安全問題,正是基于對現實世界安全問題復雜多變的考慮。
(作者為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新華網,2015年12月16日。
責編/賈娜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