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人民智庫 > 研究報告 > 正文

中國發展新動力構成調查

核心提示: 核心提示: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如此重要的發展節點上,中國發展的動力構成是怎樣的?期間有哪些新的動力正在形成?又有哪些舊的動力正在減弱?是否存在影響新動力充分發揮作用的因素……為了弄清這些問題,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特作如下調查。

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任何時候都不是自發的?;仡櫢鱾€歷史時期,正是一些推動發展的動力因素存在,國家才得以發展。然而,在不同時期,由于國際國內形勢、國內資源環境等方面的變化,國家發展的動力構成往往又有所不同。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提質增效成為今后發展的重點,國家發展的動力也在經歷著調整、變革和轉換。然而,由于處于“三期疊加”的特定階段,當前中國發展面臨舊動力減弱和新動力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在如此重要的發展節點上,中國發展的動力構成是怎樣的?期間有哪些新的動力正在形成?又有哪些舊的動力正在減弱?是否存在影響新動力充分發揮作用的因素……

為了弄清這些問題,促進各級各地更好地整合各種動力,全面形成發展合力,推動各地乃至中國經濟更好更快發展,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于2015年8月3日至8月19日組織實施了“當前中國發展動力及其構成”問卷調查。通過互聯網發布、微信公眾平臺推送以及紙質問卷發放,共有5971人參與了調查,回收有效問卷5466份,有效回收率94.4%。主要調查發現如下。

推動中國發展的既有動力中,政府投資在當前國家發展中的作用最突出

改革開放戰略實施后,從農村到城市、從農業到工業、從東部到西部,各地區、各行業領域的改革相繼展開,政府和社會投資不斷加大,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異軍突起,三大產業特別是制造業規模化發展,居民消費水平快速攀升,出口規模不斷擴大,使得經濟增長要素中的“三駕馬車”保持了強勁勢頭,創造了30多年的快速發展奇跡。

步入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后,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轉方式、調結構成為發展主線。在這種背景下,政府投資、居民消費、產業發展等前述既有動力,在推動當前國家發展方面作用如何?為此,我們設置了“居民消費”“政府投資”“社會投資”“對外貿易”“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城市化”“市場體系的構建”8個獨立的選項,以此詢問受訪者其中哪些因素是支撐中國過去一段時期經濟發展的動力,并請受訪者按照這些動力在當前的作用由高到低依次做出選擇。調查發現:首先,僅從各選項選擇人數上看,8個選項的選擇比例均在50%以上;其次,從排序上看,“政府投資”(5.06分)、“居民消費”(4.40分)、“產業發展”(4.26分)分列前三位。

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成為核心,而推進政府職能加快轉向“服務型”,將更多領域向社會和民間資本開放,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向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轉變,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也正因此,社會和民間資本在推動發展方面的作用得到空前的重視,一些專家學者甚至認為其將取代政府投資,成為推動中國發展的關鍵動力。當然也有持不同意見的專家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當前的基礎設施水平還相對落后,廣大農村地區對政府投資還有非常大的需求,而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又對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大趨勢,但仍僅限于部分“準公共品”,對于諸如教育、醫療等一些排他性和競爭性都十分有限的公共品,仍是主要由政府部門來承擔供給責任??梢酝贫ǎ@應是受訪者對政府投資在推動當前國家發展方面給予高度肯定的主要原因。

同時,隨著發展方式從外向型向內需型轉變,通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提升居民消費需求來擴大內需成為決定國家發展更為關鍵的因素。調查結果也顯示,更多的受訪者認為,與“對外貿易”(3.91分)、“城市化”(3.57分)等既有的動力因素相比,居民消費和產業發展在當前推動國家發展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一些。

推動中國發展的新動力中,“互聯網+”發揮的作用最充分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緊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一帶一路”“新型城鎮化”“互聯網+”等新思想新觀點新主張,這一系列思想和主張,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得到深化,社會民生建設系統推進。在調查中,我們設置了“一帶一路”“互聯網+”“新型城鎮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區域一體化”“擴大內需”“混合所有制改革”“社會民生建設”9個獨立的選項,詢問受訪者其中哪些因素是支撐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并請他們按照這些動力在當前所發揮作用的充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做出選擇。

調查結果顯示:首先,僅從各選項選擇人數上看,9個選項的選擇比例均在50%以上;其次,從排序上看,在受訪者看來,“互聯網+”(5.52分)、“新型城鎮化”(4.93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4.82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4.46分)、“一帶一路”(4.26分)五個國家發展的新動力,在當前發揮的作用更為充分,相比之下,“區域一體化”(4.19分)、“擴大內需”(3.96分)、“混合所有制改革”(3.58分)、“社會民生建設”(3.57分)等在當前發揮的作用相對有限(見圖1)。

這里應明確的一點是,這些新的動力在現實中發揮作用的充分程度,與中國經濟社會的改革發展進程,以及系列思想主張被提出和付諸實踐的先后順序不無關系。比如,自進入本世紀初以來,互聯網信息技術就取得了飛速發展,而以互聯網信息技術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實踐,也在各地相繼展開。再如,自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后,新型城鎮化建設也在各地相繼付諸實踐。“互聯網+”和新型城鎮化給人們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多看得見的變化,故而也給人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干部干事創業熱情不高,成為國家發展新動力在當前更好發揮作用的關鍵制約

除前述提到的“提出和付諸實踐的先后順序”等客觀因素外,是否還存在著影響國家發展新動力更好發揮自身作用的現實因素?調查中我們設置了如下問題請受訪者回答:“是否存在下列因素,影響了國家發展新動力更充分地發揮作用?如果存在,請按影響程度由高到低依次選擇。”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者看來,“相關體制和機制建設滯后”(5.21分)、“政策、制度的執行效率不高”(5.02分)、“干部干事創業熱情不高”(4.14分)是三個主要的影響因素。相比之下,“政府職能轉型不徹底、不到位”(3.92分)、“既得利益群體的阻撓”(3.81分)、“有關發展規劃的制定不科學”(3.76分)、“人才隊伍的建設跟不上”(3.59分)、“城鄉間、地區間、行業間的發展差距”(2.96分)對這些新動力在現實中發揮作用程度的影響較小。

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斷,當前,干部干事創業熱情不高,成為中國發展新動力在當前更好發揮作用的最大制約。在現實中,作為國家和社會重要治理主體的黨政干部,既是有關體制機制、政策制度的重要制定者,也是最為重要的執行者。因此,制度設計和執行得好壞,與干部干事熱情高低有著內在的聯系。結合前述調查結果,盡管在受訪者看來,“相關體制和機制的建設滯后”和“政策、制度的執行效率不高”比“干部干事創業熱情不高”對國家發展新動力發揮作用的制約更大,但應該說,其背后更多反映出的是干部當前干事創業熱情不高這一問題。

超六成受訪者認為,與之前相比,當前推動中國發展的動力在整體上提高了

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具有穩固的動力基礎固然重要,但人們對于國家未來發展的預期樂觀與否,也會對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會引領未來的經濟社會走向。這也正是西方宏觀經濟學中理性預期學派的主要立場。近兩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從高速向中高速換擋,一些國外媒體又開始頻繁唱衰中國,中國經濟“崩潰論”、中國經濟將出現“斷崖式下跌”等一些危言聳聽的言論不時在網絡上出現,有些甚至在國內引發廣泛爭論。

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的調查顯示,這些唱衰中國的聲音,并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公眾對于中國經濟的理性預期。問及“與之前相比,當前推動中國發展的動力在整體上經歷了什么變化”這一問題:60.59%的人認為“提高了”,另有13.43%的人認為“沒變化”,相比之下,僅有25.98%的人認為“降低了”(見圖2)。這也在事實上印證,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圍繞推動國家發展制定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和舉措,給廣大民眾吃了一顆定心丸,提升了廣大民眾對國家未來發展的信心。

不斷地科技創新、持續地改革開放,是中國發展的動力能夠形成的最重要源泉

調查表明,在不同時期,推動國家發展的動力往往是不同的。那么,對于促進發展動力形成的因素而言,是否在不同時期也是不同的?其中是否有一些因素,在任何時期對于國家發展動力的形成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我們設置了如下問題:“無論是過去一段時期,還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下列因素都是中國發展動力能夠形成的根本源泉,對此您是否贊同”,并請受訪者按照贊同程度的高低(“完全贊同”“比較贊同”“一般”“不太贊同”“不贊同”),從5到1對各選項進行打分。調查結果顯示,“不斷地進行科技創新”獲得的平均得分最高,分值達到4.46,即介于“比較贊同”和“完全贊同”之間;其次是“持續地推進改革開放”,平均得分為4.33,同樣介于“比較贊同”和“完全贊同”之間。結合我國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實際,這一調查結果的深意在于,無論是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還是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期,抑或是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中國發展的動力無不源自于堅定不移的改革開放和持續開展的科技創新。

除上述兩個選項外,調查結果還顯示,“完備的人才隊伍”(4.29分)、“堅定的人本理念”(4.25分)、“完善的基礎設施”(4.20分)、“堅強的領導核心”(4.17分)也是為受訪者所認同的中國發展動力形成的主要源泉。相比之下,“充足的資源保障”僅得到3.96的平均得分(即介于“一般”和“比較贊同”之間)。

總而言之,從長期來看,無論國家發展動力經歷怎樣的變化和調整,為促進這些動力在現實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快國家人才體系的建設,以及不斷提高國家基礎設施水平,都是十分重要也是必須堅持的根本舉措。

(執筆:人民論壇記者欒大鵬)

責編/潘麗莉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人民智庫]
標簽: 新動力   中國   調查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