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享發展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所提出的新的發展理念,秉承了馬克思主義公平觀的核心要義,對引領當代中國又好又快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從公平到共享,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主義公平觀所體現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更可以看到,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群眾史觀的時代擔當。
【關鍵詞】共享發展 公平觀 馬克思 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公平是共享發展的價值指向
公平是人類為了追求進步自由的一個重要的價值理念。馬克思主義公平觀的提出,特別把人民的價值訴求賦予到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律,從社會基本矛盾出發,深入論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深入論述社會發展和人民幸福的辯證統一,從而贏得各層面特別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和擁護。
共享發展,首先確立的就是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顯著的提高。但不能不承認的是,由于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探索還有一個過程,由于我們的機制體制完善也有一個過程,同時也不排除一些管理層自我利益膨脹,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們的發展價值導向出現了個別偏差。
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利益,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與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是統一的。社會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當然對其評價需要一個綜合的評價參數系統,但其核心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價值訴求的滿足。群眾擁護不擁護,群眾贊成不贊成,群眾滿意不滿意,正是共享發展所要追求的根本。只有將這一價值目標落地,許多看似很復雜的問題就會破解,許多利益糾葛也會有一個公判。從長遠來說,我們的發展會更加符合規律,會在公平正義的政策支持中,真正使得發展成果效益達到最大化。
公平是共享發展的動力源泉
公平是一個涉及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的跨學科范疇。同時,其又關聯到歷史和現實、主觀和客觀、國際與國內等多重要素。馬克思主義公平觀的一個重要作用,就在于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社會關系和歷史走向,當然也就有不同的公平追求動力。在中國革命時期,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當然是為實現一個沒有剝削壓迫的公平理想社會。
共享發展動力關鍵就在于如何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從單個政策項目來講,確實存在著公平與效率的博弈問題。因為強調公平可能會影響到效率的實現,注重效率也可能會損害公平。但從更大的時空來講,或者說從國家整體戰略上來講,應當把公平與效率內化為一個整體的大公平觀。勞動者在勞動成果獲取的比較體系中,明顯感覺到自身的回報與他人的回報存在較大差異,這就自然會使一部分人心態失衡,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大受影響。因此,只有使社會勞動成果更多地惠及到全體勞動者,只有使得勞動主體在投入和獲得中有獲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激起更多人的勞動創造,從而在公平與效率的相互促進中形成一種大公平觀,這也正是馬克思主義公平觀的價值取向所在。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發展中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平均主義,“不患寡只患不均”的心態和政策導向,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積極性。改革開放開啟的新時代,就是打破鐵飯碗,讓更多有利于社會進步的積極因素沖突體制機制的枷鎖,擁有施展自身能力和創造的平臺。但不能不看到的是,社會公平的實現永遠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接踵而至。在當下我們必須高度關注的,就是通過不斷完善收入分配機制,通過對全社會整體公平制度完善和構建,來破解新的利益沖突和新的不公平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深刻指出的,目前我們要“對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問題要抓緊解決,使我們的制度安排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原則,更加有利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①。
講社會發展動力不能“就動力講動力”,還必須從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和平衡系統的辯證統一關系入手,在平衡中講動力,在動力中講平衡。在共享發展的框架中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首先要確認的前提是,這三者的價值目標是一致,都是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如果出于其他目的的改革,就必然帶來不穩定,并影響社會長期發展。反之,如果穩定和發展的價值導向出問題,也不可能為改革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當然即使這三者目標是一致的,也有一個處理這三者關系的權重問題。用共享發展來引領這三者之間的互動,也必然會使得這三者的合力效益實現最大化。
公平是共享發展的辯證統一
公平無論是作為一種制度安排,還是作為一種價值體系、行為規范,都顯示出其內在豐富而辯證的內涵。我們只有全方位、多視角地審視理解公平,尤其是把握公平實現的方法要求,才能真正有序推進現實公平的發展,才能真正保障共享發展有效落地。
堅持公平發展階段性和總體目標的辯證統一,保證共享發展在可持續道路上前進。公平確實表達著人類一種崇高理想,過上公平自由的生活是人類終極目標所在,但這一終級目標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馬克思主義公平觀從來就不是一個抽象絕對的概念。公平的實現,總是同經濟發展的水平和人類的勞動創造能力密切聯系的。在不同的社會形態和社會制度中,公平實現的水平是不同的。我們現在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公共產品的提供與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這就更需要我們實事求是地去提出解決當下公平的目標方案。當下我們要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壯大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是我們共享發展之本。只有辯證地將兩者融為一體地去推進共享發展,才能夠構建起公平實現的多級目標,才能夠保證共享發展沿著正確軌道前行。
堅持重點論與兩點論的辯證統一,保證共享發展的系統協調安排。從社會發展的縱向視角來講,公平不可能達到齊步走的狀態;從社會發展的橫向格局來看,公平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實現程度是不同的。對于當代中國發展的全局來說,我們應當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哪些行業、哪些問題構成了我們公平發展的瓶頸問題,需要我們刻不容緩地去破解。并且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還需考慮到兩點論,考慮到其他問題的關聯性。共享發展就是要讓更多的發展成果由廣大人民群眾共享,就是要調動更多人民群眾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但由于客觀條件所限,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做到面面俱到,這其中就有一個輕重緩急的問題,需要我們去把握共享發展中的重點突出問題。同時,我們不能在解決重點發展問題時,忽略甚至放棄共享發展的全面性。要在保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整體利益上下功夫,要在承認現實差別的同時,不斷縮小差別。
堅持主體創造和條件供給的辯證統一,保證共享發展的內生活力。公平目標的實現,從來就不能靠恩賜,不能靠坐享其成,而是需要通過我們的智慧進行創造。當代中國共享理念的提出,其根本要義就是讓更多的百姓有創新創業的舞臺。我們要充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盡最大努力為勞動創造提供便利的條件和機遇。尤其是在簡政放權、就業、人員流動、知識產權保護、收入分配改革等方面,多為創造者鋪平道路,多提供公平公正的競爭機會,這才是我們共享發展的題中之義。共享發展體現著主觀和客觀的統一。主觀是動力源泉,客觀條件是實現共享發展的重要保證。這些客觀條件只有內化到主體創造的需求中,才能轉化為主體勞動創造的無限動力。
(作者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石河子大學黨委副書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李蘭對此文亦有貢獻)
【注釋】
①《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