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全過程,是實現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的客觀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內在規定。要科學謀劃高校人才培養規劃,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信仰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樹人 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
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時代使命。這就要求把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放在學校教育的首位,引導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為實現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解決好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必須把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融入學校立德樹人的全過程。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為主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根本任務。把學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優秀人才,既要開展符合科學精神和專業要求的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教育,也要開展符合青年發展規律要求的思想道德和高尚品格的教育,而且思想道德教育是更重要的教育。堅定正確的信仰是思想道德的核心,沒有信仰就不能明確個人和社會的發展方向,就不能對自己選擇的人生目標保持堅定的信念,在復雜事物面前也不能保持政治定力。因為,只有理論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堅定。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本質決定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為主題。馬克思主義是正確解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深刻闡述人生價值追求的科學理論體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統領和引導的作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在于,它從人和人類社會內部闡述其發生發展的根源,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共產主義是人類解放最終歸宿的必然規律。馬克思主義的價值性在于,它徹底解決了為什么人的問題,從人的本質所表現出來的社會性特質和無產階級的階級性,提出了無產階級的使命是實現人類的解放,最終的目的是建設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①。因此,大學生正確的人生選擇只有從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中獲得,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高校所有教育內容的主題。
馬克思主義信仰受到挑戰的現實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挺在前頭。馬克思主義一誕生就受到資產階級和各種社會思潮的攻擊,隨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擴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資產階級攻擊馬克思主義更加變本加厲,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斗爭首先從意識形態開始,從思想信仰上爭奪青年。同時,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深水區和決勝期,社會生活的深刻變革在一些人的思想中產生負面效應,信仰缺失的現象有所發展。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挺在前頭,特別是把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挺在前頭,明確其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的地位,才能形成立德樹人的良好氛圍。
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要融入立德樹人各方面
從人的理想信仰養成的客觀規律看,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多方面教育活動的產物,只有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才能達到堅定信仰信念的目的。理想信仰的養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人們通過家庭教育養成生活方式,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科學知識,通過社會實踐檢驗已有生活方式和科學知識的正確與否,從而達到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目的。學校教育作為青年學生理想信仰養成的關鍵環節,也需要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理想信仰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學生獲得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涵養的第一課堂,高舉馬克思主義大旗、突出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責任與使命。但是,沒有專業知識、社會知識、生理心理知識的教育和社會實踐的熏陶,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活動有機結合,就會成為空洞無物的說教,馬克思主義信仰也就無從談起。馬克思主義是研究和回答復雜社會問題,為人們掌握社會發展規律、實現人類解放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實踐性。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突出社會實踐和特色,使學生在思想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互動中,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從教育的客觀規律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是單向度而是雙向互動的過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提高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指向學生的,也是指向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者必須首先受教育,因為有什么樣的教育者才能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這就要把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融入教師隊伍教育培養的全過程。要把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作為中心內容納入教師教育培訓體系,使全體教師在接受大學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基礎上,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運用,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統領教育教學活動。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突出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主題,就能夠使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體現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價值,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必須科學謀劃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決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科學的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必須遵循科學的規范。因此,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中,要在準確把握信仰教育規律的基礎上,全面考慮信仰教育的主客體和各要素,實行科學規劃。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整體性要求科學規劃。科學謀劃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的理論體系內容貫穿到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及哲學社會科學的各門課程之中,并融合到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各方面,形成整體部署、立體開展、全面推進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信仰育人樹人的特質要求科學規劃。科學謀劃信仰教育,就要立足于轉變人的思想,教育和啟發青年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和分析客觀事物,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認識和對待各種社會思潮,有效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
科學謀劃人才培養的戰略策略,科學設計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在高校人才培養的總體規劃中也包括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總體設計和科學規劃。這就要在學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切實解決好走什么樣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辦好什么樣的大學、為誰辦學、如何辦學的過程中,突出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這個中心環節,構建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教育體系和工作格局。一是把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與高校整體建設規劃統籌考慮、統一部署、統一落實、統一檢查。并根據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核心地位突出信仰教育的規劃,做到科學合理、適應時代、適合需要、切實可行,并作為衡量高校辦學效果的核心評價指標。二是廣泛發動全校教育資源和教育力量,自覺投入到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之中,做到在培育大學生堅定的理想信仰方面同向同行。三是致力于改革創新,探索適應當代青年特點和需要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在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水平上狠下功夫,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學生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創新,把科技創新和信息技術的新成果自覺地引入到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中來,使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彰顯時代性和大眾性,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注:本文系教育部2016年度“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重點選題——高校黨委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責任制研究”(項目編號:16JDSZK005)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8頁。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