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公共文化空間既要“好看”也要“好用”

從公共文化空間到國家文化公園

【摘要】在中小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間問題上,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好看的不好用、好用的不好看等問題。要提升公共文化空間的品質,國家文化公園為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間形態或模式。城市國家文化公園要在文化基因、文化標識、城市高度、城市形象等方面達到水準,把“好看”與“好用”結合起來。建立國家文化公園,已成為建設文化強國、美麗中國的迫切需求和必然趨勢。

【關鍵詞】中小城市  公共文化空間  國家文化公園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中小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間應把“好看”與“好用”結合起來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文化宮等文化設施越來越少,大型文化廣場等文化空間不斷增多。特別是一些中小城市,為了展示經濟實力、打造城市文化地標,流行在城市新區或新規劃的行政區,或在行政辦公區附近拿出一大塊地,建一個大型文化廣場,再在周邊配套建上博物館、圖書館或文化館。這種既體現發展成就又顯高雅,主要為了面子好看、政績光彩的文化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雖然很時尚、很先進,甚至很前衛,但是,由于新區或行政區一般遠離居民區、商業區,周邊常住人口很少,因此使用率很低。這些主要是為了“好看”而不是為了“好用”的大型文化廣場或文化空間,雖然屬性上非常“公共”,但在實際中,只有名義上的共有,少有實際上的共用、共享。

一些為小區配套建設的小型或微型文化廣場,甚至一些寬敞的路邊空地,使用率很高,是真正好用、宜用、實用的公共文化空間,成為居民休閑放松的好地方,較為有效地發揮著公共文化空間的作用。

在中小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間問題上,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好看的不好用、好用的不好看等問題。當前的矛盾,是把“好看”與“好用”結合起來,切實做到既“好用”又“好看”。當兩者發生矛盾時,要明白公共文化空間是服務百姓文化生活、滿足百姓文化需求的,“好看”要讓位于“好用”。

在解決了“用”與“看”的問題后,還要提升公共文化空間的品質。公共文化空間不能只是用于居民自發的、淺層次的文化娛樂活動,還要有目標、有提升。文化不只是游藝娛樂,還要有所教益。文化空間,不只是物質載體、設施用具,還是精神空間、心靈世界。

國家文化公園:一種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間形態

當前,我們對公共文化空間的理解要更加開放。有許多公共空間,如果具有部分的、局部的文化功能,也可以將其視為公共文化空間。例如北京的北土城,就被改造成了元大都遺址公園。原先的元大都舊城墻和護城河雜草叢生、野樹凌亂,后被改造成山水相依的園林式帶狀公園,既能為居民提供一般公園的服務,又因其全開放性,成了附近居民健身、娛樂、休閑的好去處。這一模式,可以為眾多中小城市所借鑒。

除了傳統的公共文化空間、局部的或衍生的公共文化空間,還有一種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間形態——國家文化公園,需要中小城市去開拓、探索,并在這一過程中大展宏圖、大有作為。

中央在前期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啟動了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強調,要“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成為中華文化重要標識”。在《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中,明確要“依托長城、大運河、黃帝陵、孔府、盧溝橋等重大歷史文化遺產,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形成中華文化重要標識”。不僅在中國,甚至在全世界,國家文化公園都稱得上是一個新概念、新事物。國家文化公園,要起到弘揚傳統文化、光大文化傳統的作用,成為文化認知、傳承、教育的載體、平臺和陣地。

中小城市在建設公共文化空間的工作中,要適應中央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戰略契機,瞄準這一戰略方向,規劃建設城市國家文化公園,既為當地提供高品質、可傳世的公共文化空間,又可豐富國家文化公園的體系和內容。城市國家文化公園,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城市文化地標,而是歷史視野中的城市文化標識、地域文化標識。要依托本地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規劃建設具有城市特色、地域風情的城市國家文化公園,形成城市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標識。

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要為地域立標、為城市鑄魂、為文化舉旗

我國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文明古國、文化大國。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魅力無限的燦爛文化。在現行的國家公園建設實踐和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不僅包含,而且非常重視文化遺產。國家公園體系中的各種國家公園,不約而同地強調文化的重要性,非常看重自身的文化含金量,并以之為金字招牌。這說明,國家公園體系中不僅有國家文化公園的成分和內容,而且相當重要。我們現在提出建設國家文化公園,只不過是明確提出國家文化公園的概念,而且使之更加突出,以求更方便、更有針對性、更專業地加強對各類文化遺產、文化遺存、文化生態的保護和傳承。國家公園體系中不能缺少國家文化公園,要把國家文化公園建成文化傳承的載體、文化建設的陣地、文化交流的平臺、文化消費的場所。

此外,強調基本性、便利性、均等性、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營造了良好文化氛圍;我國大量國家級文化保護地、保育區為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各種經濟新區、經濟功能區也為城市國家文化公園的設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十八大以來,中央把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提上議事日程,為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提供了重要機遇。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2016年3月17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均明確強調要建立國家公園。因此,我們必須抓住機會,推動同步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把文化創新、文化引領落到實處,把文化強國建設落到實處。

城市國家文化公園,是文化標識認知區、文化基因保質區、文化生態保護區、文化傳統光大區、文化精神弘揚區、文化形象展示區。要從為地域立標、為城市鑄魂、為文化舉旗的高度,促進城市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

建立國家文化公園,已成為建設文化強國、美麗中國的迫切需求和必然趨勢

國力的競爭,到一定深度就成為文化的競爭。建設文化強國,需要城市國家文化公園這樣的文化抓手。當前,文化例外已經逐漸成為國際共識。在國際經濟貿易中,文化作為特殊商品,應受到本國的特別保護,享受文化例外的特殊待遇。文化具有多樣性、復雜性的特點,要把多樣復雜的文化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就需要大量城市國家文化公園這樣的載體和平臺,乃至文化建設和發展的特別區域。

在實踐中,建立城市國家文化公園,與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工作方向是一致的,便于統一管理。建設國家文化公園,可以把現有的文化含量高、成分多的各類國家公園,例如文化生態保護區、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森林公園等,先走一步、先行整合,為所有國家公園的統一管理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在情感上,建設城市國家文化公園,是留下溫馨文化記憶和美麗鄉愁的需要,是建設優美人居環境的需要,是滋養、建設與修復文化生態環境的需要,是涵育文化品格的需要。

在生活中,建設城市國家文化公園,是實現全面發展的需要。社會發展不僅要建設人們生產、生活的物理空間,也要建設人們不可或缺的文化空間。我們要把城市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文化發展規劃,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城鎮化發展規劃。

隨著社會轉型、城鎮化、文化安全等因素引發的相關問題不斷增多,建立國家文化公園已成為建設文化強國、美麗中國的迫切需求和必然趨勢。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人民日報》,2017年1月26日。

責編/王妍卓    美編/宋揚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好用   文化   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