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人民智庫 > 研究報告 > 正文

第四次創業浪潮補齊發展“短板”

【摘要】雖然我國的創業活動正呈日趨活躍態勢,但不可否認的是,相對于我國經濟發展與龐大的就業需求,創業活動仍然是一條明顯的“短腿”。為迎接我國第四次創業浪潮的到來,要促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局面的全面形成,就需要將優化和完善創業環境作為政策的著力點。

【關鍵詞】 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就業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創業主體的持續、快速增長,標志著新一輪的創業浪潮正在來臨

在我國,每增加一個個體工商戶,就能為社會提供3個左右的就業崗位。而新設立一家私營企業,則能夠帶動10人左右就業。由此可見,創業帶動就業的功效是十分顯著的。不僅如此,創業活動還是刺激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出現過三次創業浪潮:第一次是從改革開放之初到1984年。當時為了緩解城鎮知識青年返城造成的就業壓力,中央首次把自謀職業確定為就業的方針之一。在這項政策的鼓勵下,創業型就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有效緩解了當時沉重的就業壓力。第二次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中期。1992年,我國經濟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而再次出現高速增長,與此同時,以“全民下海”為特征的創業活動達到新的高潮。第三次是2002年至2004年。2002年國家開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明確把就業問題作為各級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標,并制定了各項配套政策,再一次激發了勞動者創業的熱情。從規律上來看,這三次創業高潮基本上都出現在經濟走出低谷、開始復蘇并走向高漲的階段。一方面大量失業現象的存在逼迫勞動者走向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道路;另一方面政府也因為就業壓力巨大而適時推出鼓勵創業的優惠政策。兩方面的合力,促成一波又一波的創業高潮。

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宏觀政策的必然選擇。創業者群體越來越多元化,大學生、農民工、失業下崗者、海歸人員,以及傳統行業的人們都在加入到這波創業浪潮中來。國家工商總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1292.5萬戶,注冊資本20.66萬億元。新登記注冊企業365.1萬戶,同比增長了45.88%。創業主體的持續、快速增長,標志著新一輪的創業浪潮正在來臨。

創業環境中的“短腿”:成本高、法治不健全、教育不足

雖然我國的創業活動正呈日趨活躍態勢,但不可否認的是,相對于我國經濟發展與龐大的就業需求,創業活動仍然是一條明顯的“短腿”。大學生本來應該是創業活動的主力軍,但在我國卻并非如此。雖然近年來教育部門采取多種措施扶持大學生創業,但真正敢于創業的大學生寥寥無幾。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僅為畢業生總數的1%左右,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一般占到20%-30%。另外,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也比較低,在最高的浙江省也只有4%,廣東則僅為1%,而全世界大學生的平均創業成功率是20%。在農民工創業方面,雖然這幾年也有很大進展,但總體而言,農民工創業依然十分薄弱。

制約創業活動的因素多種多樣。一是市場競爭制度不完善極大地壓縮了創業的空間。盡管“非公36條”允許并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并承諾為它們提供融資上的支持,此后國家又多次公布鼓勵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扶持性政策,但從實踐效果來看卻并不樂觀。不少中小民營企業在政策的鼓勵下嘗試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但往往碰壁而返。當市場環境惡化時,中小民營企業又是最容易受傷的群體之一。中小民營企業的境遇就是創業企業的真實寫照,對于創業者具有強烈的警示燈功效。

二是創業成本高抑制了大眾創業的熱情。創業成本過高的現狀并未得到根本改變,既有越來越高的勞動力成本、租房成本,還有貸款難、融資難這樣的“老大難”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與創業成本居高不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創業企業的初始收益大多微薄,而面臨的生存風險卻十分巨大。

三是創業法治環境不健全加大了創業的風險。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及其初創企業的運營過程中都將遇到大量的法律問題。創業環境的惡化打擊了創業者的信心。不僅如此,對公民和企業財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各種優惠政策難以落實到位,使得創業者對創業前景心懷疑慮。還有一些初創企業陷入領導權和分配權的內耗和法律糾紛之中,“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四是創業教育不足導致創業意識和創業人才缺乏。目前我國的整個教育體制依然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框架。此外,創業教育的另一個源頭職業技術教育也發展相對緩慢。由于社會對職業技術教育的認可程度不夠高,職業技術學校的生源狀況不佳,學生素質低。再加上國家對于職業技術教育的投資仍遠遠低于普通教育,富有技能實踐經驗的教師數量不足,致使許多職業技術學校的畢業生質量不高,缺乏創業所必需的基本素質。

優化創業環境為第四次創業浪潮“保駕護航”

為迎接我國第四次創業浪潮的到來,要促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局面的全面形成,就需要將優化和完善創業環境作為政策的著力點。具體措施應當包括:

首先,加快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創業企業的大量涌現“騰籠換鳥”。打破各種形式的市場壟斷,破除市場進入障礙,是擴大創業企業活動領域、提高創業成功率的關鍵所在。破除行業進入壁壘,尤其要打破形形色色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使創業企業能夠在公平的市場競爭中產生和壯大。

其次,加大簡政放權的力度,多管齊下降低創業成本。簡政放權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激發市場活力。要推進簡政放權,簡化創業手續、降低創業成本,落實各種優惠政策,就必須打破地方和部門的利益,政府職能改革要拿出“真刀真槍”、拿出“真金白銀”,才能使創業者的創業之路更加通暢。

再次,進一步完善創業的法治環境,為創業者提供堅強有力的法律“安全傘”。完善的法治環境有助于保護創業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助于保護他們通過創業形成的財富和權利。當前要堅持依法治國的理念,對一切依靠勤勞致富的勞動者必須予以有效地保護,只有在完善的法治環境下,勞動者的創業熱情才能充分涌流出來。

最后,加快形成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提高全民的創業意識。需要特別提出的是,創業教育不能僅限于大學階段,更應該“從娃娃抓起”。只有盡快形成一套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貫穿職業終身的創業教育體系,才能使創業意識在全民扎根,更多的創業人才才能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

(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

【參考文獻】

①《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人民網,2015年3月13日。

責編/高驪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人民智庫]
標簽: 浪潮   創業   發展   第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