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持續有效地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在完善反腐倡廉法律法規制度體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等方面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可歸納為理念創新、制度創新和方法創新。這三大創新使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成效顯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生態正逐漸形成。
【關鍵詞】全面從嚴治黨 反腐倡廉 三大創新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升到新高度,在反腐倡廉思想、制度以及具體方式方法方面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倡廉建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效。
理念創新:鐵腕反腐,強調思想建黨與反腐防腐兩手抓
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進,我國的外部環境日益復雜,個別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少數黨員干部淪為腐敗分子,有的情節較嚴重,影響較惡劣。可見,當前我國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面對新時期反腐倡廉的新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思想建黨的重要性,并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基于反腐倡廉的新形勢新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必須加大懲治腐敗力度,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這些論述表明黨中央高度重視反腐防腐要兩手抓的必要性、復雜性與艱巨性。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當下中國反腐倡廉的新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和把握,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新思想新理念,如:“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腐敗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黨內政治生活呈現新的氣象”,等等,這些新理念新思想都反映出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反腐倡廉的堅決態度和堅定決心。
制度創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反腐倡廉根本在制度,“沒有健全的制度,權力沒有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腐敗現象就控制不住。建章建制非常重要,要把籠子扎緊一點,牛欄關貓是關不住的”。的確,制度更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我們黨在法規制度的完善、體制機制的構建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創新。
一是創新完善反腐倡廉法律法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和完善,先后頒布了《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規定》《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這些法規、條例的頒布與實施,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使得腐敗治理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二是黨委、紀委、政府合作共抓共管,構建有效的腐敗治理機制。建設合理的、具備可操作性的腐敗治理機制是有效反腐,實現國家廉政治理現代化的必要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構建了黨委、紀委和政府合作共抓共管的反腐機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進一步厘清了黨委和紀委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責任分工,使得治理腐敗的體制機制設置更加科學有效,更具現實操作性。
第一,突出黨委的主體責任。黨委的“主體責任”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對干部的選拔和任用;對損害群眾利益行為的管理和糾正;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對執紀執法機關工作的支持;做好廉潔從政表率。強調各級黨委主要負責人必須樹立“不抓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失職”的意識,常研究、常部署,抓領導、領導抓,抓具體、具體抓,種好自己的責任田。
第二,明確紀委的監督責任。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提出,“推動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保證各級紀委監督權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明確規定“查辦腐敗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這種體制安排有效地強化了紀委的權力制約和監督效果。
第三,發揮政府的主動作用。十八大以來,黨委、政府、紀委齊抓共管,政府要主動承擔治理腐敗的責任,將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內化進日常工作,這就扭轉了原來“反腐倡廉只是紀委的事”的職責錯位和觀念誤區,有效發揮了權力行使主體在反腐倡廉中的優勢,使得政府不再“力有余而心不足”,紀委也不再“心有余而力不足”。
方法創新: 抓早抓小,常抓不懈,“老虎”“蒼蠅”一起打
反腐倡廉作為世界級治理難題,必須依照科學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破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探索反腐倡廉的內在規律,并在此基礎上開創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一是確定反腐倡廉重在“常”“長”二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關鍵就在‘常’‘長’二字。一個是要經常抓,一個是要長期抓”。 “常”“長”二字,深刻揭示了反腐倡廉的內在客觀規律,也為我們黨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科學方法。“常”字強調的是要將反腐倡廉作為黨和政府工作的常態。“長”字強調的是對于腐敗問題要持久抓、反復抓、長期抓。也就是說反腐倡廉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歷史證明,“一陣風”式反腐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讓腐敗分子摸清規律,變本加厲地進行腐敗。
二是從小處細處著手。即從小事情、具體的事情上切入,不能籠統抓。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如果不從細節處入手,就會導致在反腐敗的過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多問題就無法被發現,就會被掩蓋和遮蔽。
三是抓早抓小、嚴管厚愛。培養一個黨員、一個人民干部不容易,要本著嚴管厚愛的原則,早監督、早檢查、早預防,遇到問題早提醒,發現問題早治病。個別黨員領導干部之所以陷入貪污腐敗的泥沼中不能自拔,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個別基層黨組織對小問題沒有高度重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直至釀成大錯而無法回頭。“只有警鐘長鳴,才能警笛不響。”
四是強調“老虎”“蒼蠅”一起打。該思路具有治理腐敗的方法論意義。其一,有的“蒼蠅”有做“老虎”的野心,“蒼蠅”不打,也有可能發展成“老虎”。其二,由于“蒼蠅”數量多、繁殖快,若不打,導致其滿天飛,會從細微處侵蝕、損害黨和國家的基礎和根基。其三,“蒼蠅”與群眾聯系廣泛、密切,“蒼蠅”就生活在群眾身邊,損害的是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所以,“老虎”“蒼蠅”一起打,有助于增強反腐倡廉的實效和長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倡廉建設順應黨心民意,得到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和認可。當前,腐敗問題依然存在,全面從嚴治黨依然在路上。我們有理由堅信,“只要我們管黨治黨不放松,正風肅紀不停步,反腐懲惡不手軟,就一定能贏得這場輸不起也絕不能輸的斗爭”。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博導)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
責編/常妍 谷漩(見習) 美編/李祥峰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