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人民智庫 > 研究報告 > 正文

深圳灣區經濟助推中國開放

核心提示: 發展灣區經濟,就是要用新的思維、新的視角謀劃一個區域未來新的發展,通過優化城市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推動區域協調互動,塑造濱海城市新的魅力,實現更高質量、更高能級、更加科學的區域發展。

發展灣區經濟,就是要用新的思維、新的視角謀劃一個區域未來新的發展,通過優化城市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推動區域協調互動,塑造濱海城市新的魅力,實現更高質量、更高能級、更加科學的區域發展。當今世界有各種各樣的區域經濟形態,如1990年代出現的經濟圈, 主要是從地域的自然資源、經濟技術條件和政府的宏觀管理出發,組成某種具有內在聯系的地域產業配置圈、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經濟組織實體,是生產布局的一種地域組合形式,常為城市群體的集合或在國家經濟總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并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

灣區經濟作為一種區域經濟形態,可以看作是經濟圈的一種形式。二者彼此間既有共同點,但又有顯著的不同點。灣區經濟,一個最大的特點是臨港臨灣,是聯通大陸和海洋的關鍵點、橋頭堡、樞紐站。開放性、創新性、宜居性、國際化等是灣區經濟的最主要特征。灣區經濟的獨特的區位優勢使其成為了當今國際經濟版圖上的一個突出亮點,是世界一流濱海城市的顯著標志。國際一流灣區如曼哈頓、東京灣、舊金山灣、倫敦灣、香港已成為舉足輕重的經濟中心。據世界銀行2010年發布的統計顯示,全球60%的經濟總量都集中在入海口。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勁而持續的經濟發展、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統、優美宜人的生活環境、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圍、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發達的國際交往網絡,已經成為灣區經濟的代名詞。在世界經濟的廣闊舞臺上,灣區經濟它們正在發揮著擴大開放、引領創新、協同區域、聚集輻射的核心功能,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深圳灣區經濟發展新理念新舉措的提出,既是一種改革,更是一種開放。開放是一種姿態,一種海納百川、面向世界的姿態,也是一種氣度,一種虛懷若谷、不斷進取的氣度。一個國家因開放而興旺,因封閉而衰弱。三十多年來,我們既走了一條改革之路,也走了一條開放之路,兩者的結合,成就了中國的新的崛起。如果只有改革,沒有開放,改革就是不完整的,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從1978年提出改革開放政策到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大經濟體特區,從開放天津、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到1985年建立長江、珠江、閩南經濟開放區,從設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到1990年開發上海浦東、開放邊境城市,從1995年后提出西部大開發到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政策,我國已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江開放城鎮、內地省會開放城市的開發開放體系。國際上,我們1991年成功加入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后者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這是由以前有限范圍和有限領域內的開放,轉變為全方位的開放;由單方面為主的自我開放,轉變為與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的相互開放。

三十多年來,我國開放的步伐從未停止過,正在向更大的范圍、更廣的領域、更高質量的開放邁進。這是中國發展的態勢,中國發展的姿態。國家“一帶一路”規劃提出要“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搶抓“一帶一路”歷史性機遇,推動深圳率先邁入世界先進城市行列,這是總結國際、國內的歷史經驗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深圳發展灣區經濟,可以成為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支撐,成為深化粵港澳區域合作新的強大動力,成為實現深圳更高質量更廣領域發展的重要途徑。深圳及粵港澳發展灣區經濟有輻射帶動能力強大、地理區位條件優越、制度體系較為先進等良好的基礎和天然優勢。完全有理由期待,深圳發展灣區經濟的經驗將會帶動沿海若干灣區的發展,形成沿海灣區經濟發展星光帶,將一定會助推中國的對外開放、體制創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再上新臺階。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授)

責編/潘麗莉 美編/于珊

注: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原創文章,網絡轉載請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人民論壇》雜志”字樣。書面轉載請聯系010-65363752或郵件至rmlt@rmlt.com.cn。

[責任編輯:人民智庫]
標簽: 灣區   助推   深圳   中國   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