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公眾認為,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所取得的成就超出或達到預期,尤其認可中國在全球安全治理和全球經濟治理領域的表現,公眾對于“一帶一路”重大倡議這一全球治理具體實踐印象最深刻。
●對于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全球治理中展現出來的角色,近八成公眾認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負責任大國形象日益彰顯,中國對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治理方面從過去的參與者、跟隨者,向主動推動者和建設者轉型,扮演著越來越積極的貢獻者和引領者的角色。
●對于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提出的理念和取得的成果,公眾普遍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和理論發展為全球其他國家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有助于破解各國發展和當今世界面臨的普遍性問題。
●受訪公眾普遍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得益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四個自信”,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
調查時間:2017年8月30日至9月10日。
調查方式:通過互聯網、微信公眾平臺推送電子問卷;發放紙質問卷。
樣本說明:面向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332份。
參與全球治理是中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視野出發,深刻把握世界形勢與時代變革趨勢,明確了新形勢下對外工作的戰略目標和重大使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國自信。黨中央從大局出發,順應時代潮流,高度重視中國對全球治理的深度參與,不斷闡明中國理念、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為全球治理注入強大動力。
中國公眾對于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參與全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果如何評價?對中國在全球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感知如何?中國方案為全球治理帶來了哪些影響?公眾對未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懷揣著怎樣的期待?針對這些問題,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圍繞中國公眾對于五年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認知現狀,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途徑,在全國范圍內發起了當前“公眾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評價”問卷調查。希望通過本次調查,了解當前中國公眾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評價、對未來中國推進全球治理的展望。
超九成公眾認為,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所取得的成就超出或達到預期,公眾對于“一帶一路”倡議這一全球治理具體實踐印象最深刻
本次調查顯示,當問及“十八大以來,對于我國參與全球治理取得的成效,您如何評價”時,73.50%的受訪者表示“超出我的預期”,24.69%的受訪者表示“和我預期的一樣好”(見圖2)。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堅如磐石的意志、合作共贏的胸襟和視野,創新全球治理理念和實踐,習近平總書記以中華文化代言人的形象向世界各國展示了“習式外交”的魅力。
本次調查顯示,當問及“十八大以來,對于我國在全球治理各個領域的表現,哪些讓您印象深刻”時,“全球安全治理”(68.10%)、“全球糧食安全治理”(61.87%)兩個選項分別排名第一、第二。這與最近五年中國在應對全球安全問題上的努力密不可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強調,“加強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緩”,即使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大潮,但是大國之間存在的安全困境仍未消除,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網絡安全、糧食安全等非傳統領域的安全問題依然是懸在各國人民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五年來,中國在全球安全治理領域建樹頗多,從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要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到兩次參加核安全峰會并呼吁加強國際核安全體系建設,再到2014年在亞信峰會上提出并闡述了亞洲新安全觀,展現出中國自身不搞任何性質的軍事同盟,中國提倡各國攜手加強安全合作,并且積極支持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開展。同時,“全球能源安全治理”(49.87%)、“全球氣候治理”(46.56%)、“國際網絡空間治理”(41.42%)、“跨國犯罪的全球治理”(35.70%)、“國際恐怖主義治理”(15.50%)也給公眾留下深刻印象(見圖1)。
圖1 公眾對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全球治理具體領域表現的印象
圖 2 公眾對十八大以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所取得成效的評價
調查還發現,公眾對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58.77%)、“全球金融治理”(59.63%)、“國際貨幣的全球治理”(59.92%)、“全球貿易治理”(58.94%)、“國際發展援助機制”(43.72%)等領域的表現印象深刻。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的飛速提升有目共睹,中國也希望利用自身發展來促進世界的發展,為全球經濟增長不斷注入新能量。中國適時提出了“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的全球經濟治理觀,為加強全球經濟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調查顯示,當問及“十八大以來,對于我國在全球治理中取得的成就,哪些給您留下深刻印象”時,列前三位的選項分別是“提出‘一帶一路’倡議”(69.21%)、“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69.14%)、“成功舉辦G20峰會”(68.91%)。68.22% 的公眾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為區域合作和全球治理貢獻了新理念、新途徑和新模式”。同時,“以最積極的姿態推動巴黎氣候協定達成”(68.58%)、“發起成立金磚銀行和亞投行”(68.41%)、“成功舉辦APEC峰會”(67.24%)、“積極完成自貿區建設”(60.15%)均給超六成的公眾留下深刻印象。調查還顯示,公眾對于“提出半島無核化和停和機制轉換‘雙軌并行’的解決方案”(48.04%)、“打造中非‘命運共同體’”(45.52%)、“持續深化南南合作”(45.05%)、“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44.41%)、“成立中國—拉共體論壇”(41.61%)、“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41.52%)、“中國發起并主辦世界互聯網大會”(37.90%)、“積極參與亞丁灣和索馬里海域的護航行動”(24.29%)等我國五年來在全球治理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印象深刻。
公眾對于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的新治理觀、新發展觀、新安全觀印象深刻
近年來,自詡為全球治理領袖的西方世界在應對21世紀全球問題時頻頻失靈,在應對全人類面前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等全球性問題時捉襟見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外交領域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答了時代課題,開辟了外交新局。這些重大理念和政策舉措緊緊圍繞和平與發展兩大時代主題,共同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中國觀”。49.34%的公眾表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正從先進理念轉化為有效行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方向和貢獻力量”。
調查顯示,當問及“十八大以來,對于我國在全球治理中提出的理念,哪些給您留下深刻印象”時,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72.82%)和 “‘一帶一路’倡議”(69.70%)。面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朝著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邁進,而合作共贏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現實途徑。調查顯示,公眾對于“堅持正確義利觀”(61.91%)、“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61.81%)、“真、實、親、誠的對非合作理念”(60.91%)、“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44.98%)、“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35.80%)等中國提出的一系列新治理觀印象深刻(見圖3)。調查顯示,81%的公眾表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是中國領導人基于國際政治格局和各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反復思考和決斷,體現了一代政治家的勇氣、擔當和創新”,62.15%的公眾表示“堅持正確義利觀,在全球治理中發揮了負責任的大國作用”,20.23%的公眾認為“在促進增長、減貧、減排等問題上,中國獨特的治理模式和經驗為全球其他國家治理樹立了良好榜樣”。
圖3 公眾對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提出的理念的印象
如何實現全球經濟良性復蘇和發展,是擺在世界和各國政府面前的共同難題。調查顯示,公眾對于“‘一帶一路’倡議”(69.70%)、“以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為核心的發展觀念”(53.19%)等一系列中國提出的新發展觀印象深刻。38.49%的公眾認為“新發展觀根植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實踐,有助于破解各國發展和當今世界面臨的普遍性問題”。
21世紀的今天,人類依然在思索一個古老的命題:如何擺脫戰亂沖突,實現持久和平。調查顯示,中國公眾對于“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57.19%)、“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38.52%)、“堅持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33.50%)、“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主張”(26.79%)、“在非傳統安全問題上,主張和平、主權、普惠、共治的原則”(19.16%)等一系列中國提出的新安全觀印象深刻。調查顯示,28.65%的公眾認為“以新安全觀為導向,中國在事關地區和國際安全的重大問題上發揮積極作用,破解‘安全困境’,展現大國擔當”。
近八成公眾認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負責任大國形象日益彰顯,中國對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調查顯示,當問及“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全球治理中展現出來哪些角色”時,77.82%的公眾認為“中國在全球治理方面從過去的參與者、跟隨者,向主動推動者和建設者轉型,扮演著越來越積極的貢獻者和引領者的角色”。今天的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對外投資國、第一大制造國、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對世界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在應對全球治理危機時,“中國方案”“中國模式”日漸升溫。調查顯示,78.62%的公眾認為“當前,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正處在歷史轉折點上,中國已成為牽動國際秩序調整和國際體系變革的最活躍因素之一”。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一帶一路”倡議、正確義利觀、親誠惠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外交領域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答時代課題,開辟外交新局。78.78%的公眾認為“全球治理中的中國領導力,體現了中國智慧、融匯了中國理念、推廣了中國經驗、形成了中國方案”。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的出訪足跡遍布五大洲、56個國家、主要國際和區域組織。78.40%的公眾認為“一次次中國主場外交活動持續向全世界釋放一個強烈的信號:中國正在努力對人類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78.94%的公眾認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負責任大國形象日益彰顯,中國的對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國機遇正在日益廣泛地被世界所分享”。
公眾普遍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調查顯示,當問及“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提出的理念和取得的成果,您認為對國家的內政外交產生最顯著的影響有哪些”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內涵,提供了新思想”(81.47%)、“當今世界,全球治理正遭遇重重危機,基于中國智慧開啟的全球治理創新實驗,正給世界經濟社會發展開出中國藥方”(79.19%)、“中國開創的新的現代化道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啟示、經驗”(75.10%)三個選項分別排名前三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四個自信”,高舉合作共贏旗幟,引領開放變革潮流,譜寫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的壯麗篇章,為人類對更好制度的探索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調查還顯示,71.47% 的公眾認為“從中國智慧到中國方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62.15% 的公眾認為“堅持正確義利觀,在全球治理中發揮了負責任的大國作用”。多極化的世界,理應有多樣化的道路選擇。十八大以來,中國用優異的發展成績單,為其他國家探索和堅持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提供了信心。
受訪公眾普遍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得益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四個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思考并洞察人類前途命運、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中國夢與世界夢以及各國人民的夢想有機聯系在一起。80.79%的公眾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得益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四個自信’”,80.42%的公眾認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也是中國特色外交成功的‘秘訣’”,80.17%的公眾認為“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是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做出的戰略抉擇”。中國外交根植于“尚和合、求大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調查顯示,79.80%的公眾認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結合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從周邊到地區,從地區到全球,包括全球治理新理念在內的“中國方案”正從先進理念轉化為有效行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方向和貢獻力量。調查顯示,80.54%的公眾認為“中國用優異的發展成績單,為其他國家探索和堅持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和自信”,79.89%的公眾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使中國成為全球化進程中的佼佼者,使絕大多數中國人成為這個進程中的受益者,而西方的制度安排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
超九成公眾對我國參與全球治理充滿信心,“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和杭州G20峰會提出的各項關于全球經濟與合作的主張和倡議受到公眾的普遍期待
調查顯示,當問及“未來,您對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是否充滿信心”時,96.54%的公眾表示有信心,其中,有78.94%的公眾表示“非常有信心”(見圖5)。當進一步問及“未來,我國在全球治理和國際舞臺上,您有哪些期待”時,“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以及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必將進一步加深”(79.21%)和“中國在杭州G20峰會提出的各項全球經濟治理與合作的主張與倡議,不僅不斷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和認可,也將不斷得以實施和推廣”(73.65%)受到公眾的普遍期待。同時,“中國推動的新型全球化,所影響和參與的國家將不斷擴大,國際經濟新秩序將不斷得以重建和加強”(64.32%),“世界各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將進一步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打造與構建也將逐步加強”(39.00%)以及“中國未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更加有力的舉措,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17.40%)也受到了廣泛關注(見圖4)。
圖4 公眾對未來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期待
圖5 公眾對未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信心情況
(執筆:人民智庫高級研究員石晶 人民智庫研究員吳言(見習))
責編/潘麗莉 趙橙涔(見習)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