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科技成果轉化需要什么樣的法律環境

核心提示: 科技成果轉化和轉移,是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的有效途徑,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研究法律層面的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可以有效鞏固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成果,促進科技領域改革,豐富科技創新內涵,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保駕護航。

【摘要】科技成果轉化和轉移,是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的有效途徑,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研究法律層面的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可以有效鞏固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成果,促進科技領域改革,豐富科技創新內涵,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保駕護航。

【關鍵詞】科技成果  轉化機制  法律    【中圖分類號】D922.17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法規及政策

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近年來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2015年3月25日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強化尊重知識、尊重創新,充分體現智力勞動價值的分配導向,讓科技人員在創新活動中得到合理回報,通過成果應用體現創新價值,通過成果轉化創造財富”。我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體系,以2015年8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為主,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為補充,以財政部、科技部等部委出臺的相關部門規章為配套。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科技成果轉化都有法律依據,并且這種依據的效力級別較高,基本都是法律、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縱觀這些法律法規的具體內容,主要有規范科技成果處置、收益分配、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科技成果轉化重要貢獻人員的獎勵激勵機制、科技成果信息發布制度、財政性經費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管理、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科技成果轉化容錯機制等方面。

國有科技型企業、高等學校和中國科學院等也都已經明確了自身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發展方向,并且頒布了相關的辦法、意見和方案,主要有《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教育部科技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若干意見》《促進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計劃》等,為其他領域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較好的示范。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實踐性操作

根據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2016年11月10日發布的《2015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從我國科技經費投入上看,2015年我國科技經費投入保持持續增長,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及國家財政科技支出持續增加,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穩步提高。

從產學研相結合的情況上看,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各地新建以產學研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各類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達到1000家以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達到146個,集中了5000多家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協同開展標準制定、共性技術研發、中試等,推動科技成果走出高校科研機構“圍墻”。

從金融資本和民間入股科技成果轉化上看,到2016年,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已設立3支創業投資子基金,總規模達42億元,形成了多元化的資金池,放大比例達1:4。開展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開發投貸聯動和知識產權質押等新型科技金融產品。試點地區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對創新創業企業投資超過7000億元,累計增加中小企業科技貸款1.2萬余億元,專利質押融資額突破500億元。

從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建設上看,截至2015年底,我國培育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達453家。全國各類技術交易市場已經有1000余個,年成交額同比增加約14.7%,達到9835億元。全國各類眾創空間已超過2300家,與現有25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家高新區,共同形成良好的服務鏈條和創新生態。科技型創新創業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亮點和焦點。

從國家高新區、自主創新示范區上看,2015年到2016年,自主創新示范區已由初期的北京、上海、武漢3個發展到17個,高新區也已經達到了146個,這些地方成為高端要素、高端產業和高端企業聚集的創新高地,無論在增長速度還是在發展質量上都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成為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引領者。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地方性法規較少,尤其是地方政府規章最少,以地方規范性文件居多。地方規章頒布時間較早,時效狀態大多為“失效”。這里主要有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層面的科技成果轉化規定缺失;另一方面是地方性法規較少導致科技成果轉化法律級別較低。

第二,與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重要內容還有待完善。例如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技術類無形資產管理制度、容錯糾錯機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軍民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制、科技資源共享、大學生科技創業等方面。

第三,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應引起重視。一方面,如何界定職務科技成果、在科技人員工作中如何簽訂技術保密協議、如何保證離崗的科研人員繼續承擔保密責任等都缺少具體規定;另一方面,對于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如何處理、如何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也需要進一步研究。

第四,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持仍需進一步規定。

第五,科技成果轉化的評價機制有待建立。科技成果的研究領域和方向不同,科技成果轉化有著自身的特性,需要通過經濟效益、社會價值、科學價值、國際影響等綜合因素來評價。

第六,科技成果轉化輔助機構有待加強,主要是指科技成果展示平臺、企業與科技成果對接機制、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機構、技術經紀人等。

促進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對策

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科技成果轉化在國家層面已經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當務之急是需要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配合,以及配套政策的支持。因此,應該在總結試點地區和試點單位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出臺有關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技術類無形資產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樹立科技成果知識產權保護規范。讓科技人員和所在單位能夠安心使用、處置和轉化科技成果帶來的收益,同時也要明確區分職務科技成果和個人科技成果。在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時給予科技人員適當的獎勵,可以在科技成果形成之前就予以約定。引導科技人員自律,加強科學誠信教育,反對抄襲和剽竊他人的知識產權成果。

大力發展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針對科技型企業,研究制定企業激勵方案,調動企業技術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主要有股權激勵和分紅激勵兩種方式。另外,針對國有企業,可以開展以科技成果轉化為出發點的混合所有制改造。

豐富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政策。各地可以采取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或者貸款風險補償等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銀行可以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貸款業務,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金融支持。企業可以通過股權交易、依法發行股票和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為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進行融資。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天使投資,利用眾籌的方式在互聯網上籌措科技成果轉化初期所需資金。對于科技型企業給予貸款上的綠色通道和利息補貼,重點支持初創期科技企業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發展科技成果轉化輔助機構。政府可以設立科技成果引導平臺,為高校、科研院所找到市場需求,為企業找到有價值的科技成果。利用互聯網形成科技人員數據庫,借助大數據幫助科技人員和企業對接,支持科研人員走出學術的金字塔,真正將研究成果變成產品。建立科研設備、檢測中心、實驗室的儲備庫,鼓勵企業到儲備庫中尋找需求,提高閑置設備的利用率。培育科技成果專業機構和科技經紀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精準化的實現。

(作者為大連海事大學博士研究生,遼寧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新華網,2015年9月13日。

責編/楊鵬峰  孫渴(見習)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賈娜]
標簽: 成果轉化   環境   法律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