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3)

編制和人事管理制度要推進創新

十八大以來,國務院和各級政府嚴防死守,堅決控制住行政編制的總量,使得政府在不斷增加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量的情況下,沒有增加編制,編制總額沒有突破,保障了改革成果的正當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果行政改革的成功是建立在編制總量突破的基礎上的話,那么其成果就會被稀釋、沖淡甚至抵消。本屆政府強調絕不能突破總量,通過創新編制管理,優化存量,調劑余缺,解決急需加強職能的人員短缺問題,對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編制是中國特色的執政資源,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十九大之后,行政事業編制管理創新和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將繼續堅持下去,并推出更有力的新舉措,盤活編制資源和人力資源。一是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打破由于傳統編制管理體制造成的人力資源身份“壁壘”,形成科學合理的編制管理體制。二是加強干部考核和績效管理。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把嚴管和厚愛結合起來,建立激勵與約束并重的機制,鼓勵創新與容錯糾錯統一的機制,讓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有更大更高的實現價值的平臺,有效治理行政不作為現象。三是加強監督,將行政權力關進嚴密的制度籠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公務員管理的思想、作風、紀律和法治體系。四是完善包括國家機構組織法在內的機構、編制、人事管理法制體系,在2020年左右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政府。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都是著眼于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著眼于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v觀十九大報告在行政體制改革的戰略、策略和總體要求,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第一是“創新”。十九大報告以更加寬闊的視野和更高的站位來審視機構和行政體制,描繪了一幅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新藍圖。十年前,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F在距離這個時間已經很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即將基本建成。在這個新時代開啟之際,再一般性地提行政體制改革,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因此十九大報告在提出深化行政改革任務的時候與以往幾次黨代會報告不同,沒有就行政體制講行政體制改革,而是從更加廣泛意義上,也就是廣義的行政管理意義上來提出改革任務和目標,進行全面謀篇布局,將擁有公權力,履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使用行政或事業編制的組織機構的改革放到一個大盤子里面綜合考慮,統籌規劃。這樣有助于形成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的國家治理體系,有助于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分工負責抓發展的體制優勢。

第二是“接續”。十九大報告制定和提出的新時代行政體制改革的中國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五年來行政體制改革的經驗基礎上凝練而成的,登高望遠所提出的改革任務和目標具有很強的政策連續性。下一輪行政體制改革是一種創新性與接續性高度統一、階段性與歷史性高度融合的改革。這種接續改革的特定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始終緊緊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行政體制改革的牛鼻子,按照適應民主政治、市場經濟、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將政府職能引入現代化的軌道、科學和法治的軌道,持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再一個是運用行政的體制、機制、制度三者聯動的基本方法進行改革,釋放改革的巨大能量。體制具有結構性特征,是撐起行政管理大廈的支柱,轉變職能離開了機構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機制具有功能性特征,對體制的運行會產生重要的補充作用,這方面的改革也絲毫不能放松;一些關鍵性的制度改革,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府績效管理制度,是大廈的磚和瓦,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這方面的改革具有獨特的價值。這些經驗都值得今后改革中堅持和發揚。

第三是“服務”。十九大報告對行政體制改革的論述貫穿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一步明確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方向。報告提出的堅持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體現了政府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基本要求;加強制度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提高公眾的參與度,體現了政府為社會和諧服務的基本要求;向地方政府賦權增能,釋放地方特別是基層政府的活力,體現了政府提供的服務將不斷增強統籌性、協同性和系統性;優化黨政行政管理體制,增強現代治理能力,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的血肉聯系,體現了政府提供服務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證全體人民參與國家行政事務的管理,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責任編輯/孫娜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