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關于“新時代”的十大創新

【摘要】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至少在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新時代”的指導思想、“新時代”戰略目標的變化等十個方面具有創新,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關鍵詞】“新時代”  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D22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習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作的報告高屋建瓴,氣勢磅礴,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十九大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提出的“新時代”,至少在十個方面具有創新。

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報告中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是十九大對中國發展階段作出的一個重大判斷,這個新時代,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視野、從改革開放近40年的歷程和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方位上作出的科學判斷;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進入新時代,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這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判斷的繼承、發展和創新,這個“新時代”雖然沒有改變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判斷,但它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并不斷開辟發展新境界,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判斷的發展和創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已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更突出的矛盾是城鄉、區域、收入分配等方面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這已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關系全局、影響深遠,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

“新時代”的指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報告概括了“新時代”的指導思想,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指導思想基礎上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是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是“十四個堅持”

報告中提出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即“十四個堅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在中國這片廣闊土壤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的歷史性飛躍。

提出了“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個十五年”

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個十五年”,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階段: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對改革開放以來“三步走”“兩個一百年”發展階段思想的繼承、發展和創新,真正描繪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新時代”發展戰略目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發展戰略目標的變化,即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新時代的特征決定我國的發展目標已不簡單滿足于經濟量化指標,而是更注重整體性、總布局,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提出了“新時代”的民生發展思想

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的民生發展思想,即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報告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這一論述,進一步深化了民生發展理念,將民生全覆蓋,實現共富共享。

“新時代”黨的建設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勃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

提出了“新時代”行政體制改革的新構想

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行政體制改革的新構想,即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賦予省級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權,在省市縣對職能相近的黨政機關探索合并設立或合署辦公,同時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建設覆蓋紀檢監察系統的檢舉舉報平臺,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制定國家監察法,依法賦予監察委員會職責權限和調查手段,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這一系列的行政體制改革新構想,將大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和步伐,提高中國的法治化水平。

提出了構建“新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設想

報告中提出了構建“新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設想,即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因為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世界命運掌握在各國人民手中,人類前途系于各國人民的抉擇。

(作者為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十九大報告,習近平宣示“新時代”》,新華網,2017年10月22日。

責編/宋睿宸    美編/李祥峰

[責任編輯:李金芳]
標簽: 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