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展民主政治,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政治立場、政治理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通過協商民主的形式,才能夠把人民最廣泛地、最大限度地涵蓋進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關鍵詞】民主政治 社會主義 人民群眾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發展民主政治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人民民主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構成核心的政治理念。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什么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政治立場、政治理念呢?
首先,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創造主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在這項全新的事業中,人民群眾始終發揮著創造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充分發揮首創精神,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來越寬廣,理論體系越來越豐富,制度建設越來越完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若離開人民群眾,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其次,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發展主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長期持續發展的事業,人民不但是這項事業的創造主體,同樣是這項事業的管理和發展主體。沒有人民主體作用的發揮,就不可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持續發展。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來看,人民群眾切實擔當起了國家主人的責任,人民或親自或依法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代表,積極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同時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項活動進行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最后,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治理主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依法治國,人民是國家治理的主人,在依法治國中處于主體地位,起著主體作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過法治的方式實現當家作主、治理國家,人民是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共產黨人和領導干部,無論何時都必須認識到,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執政之基,也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力量。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要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積極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幫助人們干好事業的社會氛圍。要廣泛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要把群眾路線貫穿于決策和工作的全過程,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做到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呼聲,并在群眾的實踐活動中接受檢驗。
發展民主政治必須走中國自己的道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來抽象評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國政治制度模式。”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政治發展”的概念,是由西方學者提出來的。在西方學者看來,政治發展就是向著某種既定政治模式的過渡。所謂既定政治模式,指的是以西方現代化國家為代表的政治體制。因此,政治發展實際上就是向著西方國家政治制度模式的發展,然后就結束了、完成了。這樣的政治發展觀,顯然把政治發展限定為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中心和指向。我們黨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顯然與西方“政治發展”的概念有著明顯的區別。
首先,講發展,必須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意義上的發展,即發展是關于事物向前運動所表現出來的漸進與突變、連續與中斷、平穩與跳躍等的諸多形態,這樣的發展始終在進行著。在政治領域,政治發展同樣在不停地發生著。不能把政治發展限定在某一階段,似乎在其他的時期、其他的階段,就不存在發展了。
其次,政治發展不可能只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多樣性和多模式是各國政治發展的基本趨勢。不能認為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就是最優越的、發展中國家只有照搬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才能發展。實踐已經證明,經濟社會較落后的國家要實現現代化,要實現政治發展,照搬照抄西方國家的經驗和模式是完全行不通的。
最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是一種嶄新的模式,它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性質。這就是政治發展建立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礎之上,政治發展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政治發展要有利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當家作主。
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就要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同時,借鑒和吸收世界上一切政治發展的成果和經驗,使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不斷充實、擴大。
發展民主政治必須大力推進協商民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通過協商民主的形式,才能夠把人民最廣泛地、最大限度地涵蓋進來、包容起來。
民主政治的形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競爭式民主,也叫選舉民主、票決民主,出現 “一方有得,另一方必有失”即“你得我失”或“我失你得”的零和博弈結果。第二種是談判式民主,相關各方為謀求利益,避免采取武力沖突而坐下來談判,談判雙方或多方由于既有矛盾又要合作,因而采取相互間退讓、妥協的辦法,也會取得“各有所得,亦各有所失”的零和博弈結果。第三種是協商式民主:共同參與相關的事務,通過相互交流、溝通、磋商,最終達成共識、和衷共濟,協商民主的核心要素是商議與共識,只有協商民主才能取得“多贏、共贏和利益最大化”的正和博弈結果。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需要借重協商民主形式。中國實行民主政治,當然包含著選舉民主、協商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沒有也不能排斥選舉民主,選舉民主是不可或缺的。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即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兩種重要形式。這兩種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但是,若對這兩種民主政治形式進行比較的話,顯而易見,協商民主更為重要。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高度重視協商民主,也與西方國家的民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西方國家,則只講公民的投票權利,而忽視公民廣泛參與的民主權利,選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從這樣的實際情況看,西方民主不過是徒具形式、內容空空而已。
發展民主政治必須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保證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營造這樣的政治局面,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政治體制改革針對的不是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而是存在著一些弊端的具體政治制度。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不能否定,而要完善。當然,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樣的政治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也可以進行改革的,那是因為這樣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表現為一個制度大系統,它本身含有很多的具體制度。當提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也要進行改革時,那是為了改革其中的某些具體制度。總之,政治體制改革針對的是政治制度中的具體制度,由于它們存在弊端,應該對其進行改革和創新。當前,政治體制改革針對的具體政治制度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是進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國家公共事務歸根到底要通過公職人員去貫徹執行。要能夠行之有效地選拔、培養和使用公務人員。要繼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中來。要堅決糾正唯票、唯分、唯生產總值、唯年齡等取人偏向,堅決克服由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的傾向。領導干部要帶頭執行黨的干部政策,不準任人唯親、搞親親疏疏,不準封官許愿、跑風漏氣、收買人心,不準個人為干部提拔任用打招呼、遞條子。杜絕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的惡劣現象,建設一支清正廉潔的高素質的干部隊伍。
二是進行決策體制改革。在現實政治生活實踐中,一些“一把手”及領導者拍板定案,幾乎成為一種不成文的決策模式。有的地方決策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著“唯上論”的傾向,主要表現為圍繞上級領導批示開展決策。必須深化改革,建立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體制機制。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對決策嚴重失誤的責任者依法追究責任。
三是進行權力制約和監督體制改革。傳統政治體制在權力制約監督方面,實際上使各級一把手以及主要干部成了“特殊人物”,處于“虛監”“失監”狀態。克服這樣的缺陷,就要形成嚴密的權力制約監督體制,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制度安排。實行權力清單制度和責任清單制度,公開權力運行過程和結果,健全不當用權問責機制,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四是進行基層治理體制改革。傳統政治體制缺乏基層民主自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重要層面是發展基層民主。必須建立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健全民主治理制度,實行群眾參與討論和決定基層公共事務的自治方法,對干部實行民主選舉、民主監督。企業職代會、城鎮社區自治委員會以及其他群眾團體,都要在社會民主政治活動中起到積極作用。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10月9日。
責編/譚峰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