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的興起極大拓展了人們的生存發展空間,豐富了現代人的生活。網民通過網絡獲得生活所需,還能以各種方式進行網絡表達。但由于網民文化水平、精神境界、道德認知存在差異,致使網絡環境中網絡表達亂象叢生,對個人形象和網絡環境帶來危害和沖擊。凈化網絡環境,治理網絡表達亂象,是提升網民人文素質、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網絡表達 道德亂象 網絡管理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網絡表達亂象形成的誘因
當前我國互聯網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成功實現“彎道超車”,互聯網讓民眾感受到科技帶給生活的非凡體驗。但是,一些違反道德的言論行為在網上快速傳播,對我國構建和諧網絡環境帶來干擾和破壞,這些信息內容挑戰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利于我國網絡環境的管理和整治。引導網民在網絡上合理表達思想情感,凈化網絡環境,使網民在網絡上的思想言論更趨于理性和規范,有助于提升我國網絡環境治理能力、傳播正能量,有利于促進全社會道德水平整體提升。
網絡作為信息傳播新途徑,顛覆了傳統信息傳遞形式,在人類傳播史上具有革命性意義。網絡世界消除了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即使遠隔萬里、素昧平生,彼此通過網絡也能順暢交流溝通。對廣大網民來說,網絡為他們提供了更多表達、參與、展示的機會,是網民參與網絡文化的重要途徑。
由于表達主體情緒、情感和價值觀不同,網民在網絡表達中必然涉及道德問題,網絡如同一面棱鏡,反映出網民自身不同的道德風貌和水準,由此也反映出了當今社會道德建設大環境的現狀。在虛擬網絡傳播中,由于個人身份存在隱蔽性,使生活中一些違背道德的亂象在這里得以滋生,并且總能吸引眾多“好事者”圍觀、起哄、傳播,干擾了網絡的健康發展。隨著網絡的進一步普及,網絡表達亂象也在逐漸增多,對網絡社會乃至現實生活會產生一定阻礙。當前的網絡亂象主要有:一些網民為獲取利益不惜觸及道德倫理甚至法律底線,如電信詐騙等事件屢見不鮮;一些論壇、聊天室中常有網民發表一些危害社會、有損公德的言論;更有甚者,為了走紅,以出格言行表現自己,表現越低俗、旁觀者越聚集、傳播影響越大,造成表達亂象的泛濫。在網絡信息監管尚不完備的情況下,這些網民的行為和言論極易造成巨大負面影響,亟需引起重視。
網絡道德亂象的突出表現
草根文化衍生的不道德行為。當前“網紅”現象充斥眾多社交網絡平臺,由于門檻低、成名快,借助網絡資源所提供的平臺和機遇,已成為一些人展現自我網絡表達的捷徑。從當前“網紅”泛濫現象來看,其中有一些網絡表達能帶給網民正能量,如志愿者、勵志、公益活動等對大眾帶來鼓勵和鞭策的效用極大;但在“網紅”文化中也存在為了名利不惜突破道德底線、背離傳統道德底線的做法,這些吸引網友關注的行為,讓一部分“草根”成為“網紅”,但其做法顯然與正能量的道德素養相背離,導致網絡表達環境混亂。
網絡營銷與虛假消息傳播。微信是當前最普及的移動網絡社交平臺,微信“朋友圈”的初衷是將自己的人脈關系進行整合,正因如此,這些有價值的人脈關系也被“有心人”發掘出無限的資源能量,呈現出不同的生態環境。這其中包括利用“朋友圈”中熟人關系進行商品營銷、網絡投票等。由于網絡中監管尚不完備,很多傳播的信息沒有經過確認,存在虛假欺騙等違背道德底線的現象。這種現象的泛濫使誠信受到質疑,干擾了對人性的判斷。這種失信不道德行為是造成網絡信任危機的根源,不利于網絡環境的治理。
網絡直播中的道德背離。網絡直播最初是指通過直播網絡進行學習,并能與網絡主播進行對話交流互動,深受大眾喜愛。由于投機商看重這種網絡活動帶來的影響和商機,導致越來越多的商家和個人投身網絡直播,快速積累財富和人氣。這就造成網絡直播內容質量分化、道德修養不齊,價值觀更是千差萬別。一些網絡主播在金錢誘惑下,為獲得觀眾點擊打賞,以涉黃、丑陋表演等低俗方式登場。這類不顧自身形象和社會影響的行為,污染了網絡空間,違反了道德準則,給網民思維和社會風氣帶來不良影響。
網絡游戲的負面影響。當前網絡文化發展迅速,網絡游戲更是網民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之一,令無數網友沉迷其中。網絡世界的光怪陸離使網癮成為當前一大社會問題。網絡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在青少年群體中,與網絡有關的一切已成為他們熱衷參與交流的話題。一些游戲開發者為吸引網民參與以創造更多經濟價值,將大量不道德內容摻雜其中,影響了網民的道德認知和價值觀取向。長此以往,會導致網民道德價值觀扭曲,給社會穩定發展帶來隱患。
凈化網絡表達亂象的路徑
提高公民網絡表達道德認知。公民的覺悟和道德素養,對其在網絡中的言行舉止有著深刻影響,網絡中的道德亂象突出體現了網民自身對道德認知的缺失,因此需要公民自身加強道德素養教育。每個網民如能知法守法,遵守道德標準,在網絡中展現自身道德素養,整個網絡中的道德亂象必將大為減少,會形成充滿正能量的網絡生態環境。要做到這點,一方面需要網民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道德營養,特別是感受蘊含在傳統文化典籍和民俗中的道德理念,以自身素養在網絡中表達道德正能量;另一方面要強化公民社會公德行為和認知能力,使公民無論在線上線下都能對道德操守做到秉承一致,善于明晰現實和虛擬世界中的思想行為,而不是只停留在事物表面,在網絡上不片面表達宣泄情感,進行多方面衡量。
以道德主體意識進行表達。網絡信息具有即時傳播的特征,在網絡表達傳播過程中往往會因傳播者思想道德和理解不同,發生對原信息內容的曲解。因此,需要網友的網絡表達有道德意識,自覺維護網絡環境秩序。在網絡環境下,網絡表達要體現道德原則,堅決抵制各種有違道德、觸犯法律的網絡行為,網絡表達以體現知識內涵、道德深度為主體意識。從自身做起,嚴格束縛自身行為,提高整個社會群體道德風尚意識,為凈化網絡環境貢獻力量。
健全完善互聯網法律法規?;ヂ摼W法律是為應對復雜的網絡環境而制定的,是凈化網絡、維護國家社會穩定、保障公民權益的法律規定,在網絡世界里具有強制性特征。由于網絡功能增多,相應違反網絡法律的行為也在增多,一些不道德網絡行為雖未觸犯法律,但因其模糊的法律意識,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干擾了網民在網絡表達中對道德主體認識的理解。要不斷根據網絡發展制定完善相關網絡法律法規,對網絡文化進行有效引導,使網民在網絡空間中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提高網絡表達道德水準的主體意識,凈化網絡環境,引導人們以健康向上的方式進行網絡表達,提高整個網絡環境的健康水平。
增強網絡平臺管理的責任擔當。隨著互聯網平臺日趨豐富,在形成多元化網絡生態環境、創造效益的同時,也應對凈化網絡環境有所擔當。當前網絡表達亂象滋生,與網絡環境中某些網絡平臺缺乏有效管理有直接關系。要加強網絡平臺監管力度,增強責任意識,對監管內容細化處理,盡量做到杜絕道德亂象發生,不給負能量信息以傳播機會。各網絡平臺要主動擔負起凈化網絡的職責,啟用有較高文化道德修養之人管理平臺,作好自身網絡平臺維護,對不合規范的網絡行為做出迅速反應。
治理網絡表達道德亂象,需從網民道德素養提升和網絡環境建設抓起,通過網絡表達主體自律和網絡規范的完善,形成網絡大環境與網絡表達個體之間的緊密銜接互動,使網絡環境建設得以在凈化中健康發展。
(作者為成都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中國傳統文化視角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踐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7SB0043)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張加明、靖小琴:《網絡言論理性表達引導的道德困境及其調適》,《廣西社會科學》,2017年第1期。
責編/賈娜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