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種“永不過時”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具有科學的指導作用。深入把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意蘊,并從中汲取理論與實踐啟示,對新常態下更好地把握經濟運行規律、推進市場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市場經濟 啟示
【中圖分類號】F0-0 【文獻標識碼】A
改革開放以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理論指導作用,其不斷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制度與實踐相融合,使我國各項經濟建設得到了科學的指導,得以在機遇與風險相伴相生的全球化進程中持續獲得新發展。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下,我國順利實現了調整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推進分配制度改革、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過改革開放重大實踐考驗之后,進一步奠定了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破解新問題、迎接新挑戰的指導地位。
新常態下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再認識
隨著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形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被賦予了中國特色的內涵,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市場經濟建設的方方面面存在緊密的關聯。在新常態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不再局限于馬克思對所處時代的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經濟系統及生產方式的研究,在研究和實踐指導中突出了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關系問題的定位,對社會生產方式與生產關系的時代適應性進行了精準設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解剖資本主義勞動價值、生產方式及其生產關系、交換關系中發現和揭示了資本剝削的本質。在反思資本主義經濟模式風險與弊端的基礎上,形成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制度設想,這種遠大視角和戰略思維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無疑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啟示。新常態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關于政治經濟問題研究的理論成果,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設想與當代中國市場經濟建設的基本現實相結合,進一步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進行了具體化的研究和利用,使之在新常態下的市場經濟建設中再次綻放出勃勃生機。
新常態下市場經濟建設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渴求
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實踐成果是評價理論科學與否的重要標準。在新常態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各項實踐迫切需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創新和指導。當前的市場經濟建設融合了新理念、新思維、新動力與新平臺,較之馬克思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發展體現出了巨大的差異,然而,人類社會的宏觀政治經濟發展規律始終保持著客觀的運行軌跡,其不僅作用于過去,更掌控著21世紀的世界經濟運行。因此,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及其發展成果在新常態下的市場經濟建設中具有高度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同志指出:“辯證唯物主義并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而是認為這種反作用有時是十分巨大的。”“我們提出要準確把握、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就是適應國際國內環境變化、辯證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作出的判斷。”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社會政治經濟運行的基本現實出發,是對客觀世界政治經濟發展規律現實問題的回應。在新常態下解決新的問題,也必須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目前,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一公里”進程中,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入到了矛盾的多發期和關鍵階段。市場經濟建設的一系列短板尚需補齊。社會貧富差距、城鄉差異、扶貧攻堅以及經濟下行和生態壓力等一系列任務和挑戰迫切要求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轉換市場經濟增長動力,其中的難度與風險不言而喻。破解發展難題需要依靠科學理論的指導,市場經濟建設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及成果創新形成了更加現實與迫切的渴求。需要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尋求啟示以找準破解問題的尺度和方法,這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和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
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尋求啟示,推進市場經濟發展
在新常態下的市場經濟建設中,要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好用好,必須要“深入挖掘勞動價值論的科學價值”,努力實現勞動價值論與市場經濟理論有效對接,進一步貫徹落實新常態下市場經濟發展的新理念。
首先,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市場經濟建設的話語體系,加快理論創新。要深刻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當代意義,正確認識并自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加快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時代創新,建立適應于市場經濟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充分發揮出政府的宏觀調控與思維引領功能,尊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在市場經濟建設中的指導地位,構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話語權。
其次,重視市場經濟發展與社會主義的緊密聯系。伴隨著公有制的理性發展與多種所有制經濟動力的激增,我國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實現了更深層次的磨合,但西方金融危機仍然威脅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安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示了近200年來西方周期性頻繁出現的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的不斷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這種揭示和批判,啟示當前我國的市場經濟建設必須要與社會主義保持緊密的聯系,增強二者的適應性與融合度。以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生產力水平為基礎,進一步緊密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聯系,從一而終地堅持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主導地位。
再次,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鮮明立場和價值取向是維護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啟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應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以實現人民群眾的福祉為目標。當前,我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原則,實行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全面激發社會勞動主體及各生產要素的協同作用。必須要健全市場經濟發展的民主與監督制度,加強對資本流動的限制,預防資本對政治領域和公共領域的滲透。
最后,合理運行國家權力,以市場經濟發展維護社會主義公平正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強調了實現與超越正義必須要鏟除私有制,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實行按需分配,這是解決人類公平與正義問題的關鍵。當前,我國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的結合使二者的各自優勢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充分證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的積極作用。因此,在新常態下,要合理運行國家權力,努力克服和消除計劃體制的影響,不斷探索和確立國家權力與市場經濟的邊界線。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前提,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法律法規,保證市場交換雙方的平等地位,營造公平、高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環境。發揮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利用法律、行政以及經濟等手段,克服市場經濟兩面性所引發的社會兩極分化。正確、合理地運用國家權力,逐步實現收入公平、生態公平、資源公平與機會公平。在實踐中加強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融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平穩發展不斷印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時代價值,并為世界經濟的和諧發展提供新的范式。
(作者分別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光明日報》,2015年1月25日。
②吳志遠:《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的性質與成效》,《求實》,2017年第2期。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