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需要“對癥下藥”

核心提示: 近幾年大力推廣的居家養老,在各地實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人們在居家養老及居家養老服務的理念和認識方面仍存在一些誤區。要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的精準發展,應加強宣傳,提高社區居家養老的認知度。與此同時,要處理好政府、社會與市場的關系,明確居家養老服務的供需定位,把握居家養老服務業的事業和產業雙重屬性,真正實現老年群體老有所養。

【摘要】近幾年大力推廣的居家養老,在各地實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人們在居家養老及居家養老服務的理念和認識方面仍存在一些誤區。要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的精準發展,應加強宣傳,提高社區居家養老的認知度。與此同時,要處理好政府、社會與市場的關系,明確居家養老服務的供需定位,把握居家養老服務業的事業和產業雙重屬性,真正實現老年群體老有所養。

【關鍵詞】居家養老  家庭養老  養老服務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A

在人口老齡化的當下,依托社區的居家養老模式,因其特有的人力、物力和區域優勢,符合眾多老年人的養老選擇,日漸成為切實可行的養老方式。但是,從目前各地的實施情況來看,人們對居家養老及居家養老服務的理念和認識方面仍存在一些誤區,要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的精準發展,真正實現老年群體的老有所養,需要“對癥下藥”。

公眾對居家養老存在認識誤區,應加強宣傳,提高社區居民對居家養老的認知度

雖然依托社區的居家養老被大力推廣,但是,從各地的實施情況來看,對居家養老及其相關服務的宣傳并不到位,并未形成正面的輿論效應。人們對其知曉率、使用率都非常低,很多居民把“居家養老”等同于“家庭養老”,把“居家養老服務”等同于“家政服務”,存在很大的認識誤區。

居家養老不等同于家庭養老。居家養老雖然和家庭養老都圍繞著“家”,但是一字之差,內涵和外延截然不同。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是一種反哺式的模式, 是以家庭為載體,以單純的血緣關系為紐帶,依靠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依存,其責任主體是家庭或家族。而居家養老,將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社會化的為老服務延伸至家庭,它以家庭為核心、依托社區,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務屬性,其基本的支持系統是社會關系。如果說家庭養老是依據血緣紐帶圍架起來的封閉式養老模式,強調養老服務中的家庭單方責任,那么居家養老就是拆除圍架,依據社會關系連帶起來的開放式養老模式,強調養老服務中的家庭、政府與社會的多方責任。

居家養老服務不等同于傳統的家政服務。傳統的家政服務,一般由家政服務公司和專業家政服務人員來承擔,其服務內容主要傾向于保潔、家務、陪護等相關內容。而居家養老服務通常依據居家老年人的相關需求來設定服務內容與項目。既包含家務、陪護等側重生活照料的傳統家政服務,還包含衛生保健、康復護理等醫養結合、專業性較強的服務,同時重視老年群體的心理和精神層面的需求,設置心理慰藉、臨終關懷等方面的服務。同時,還根據老年人的需求設置緊急救助、信息開發、老人代購等服務。居家養老服務專業性強、精細度高,通常由專業機構、專業群體提供。

社區在居家養老的實施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依托作用。社區承載著居家養老及相關服務的搭建、組織、實施、監督等多項功能,其履責的充分與否,直接關系著社區居家養老的質量和效果。為了發揮社區的依托作用,社區應該積極組織推進各項活動,通過公益廣告、印發手冊、社區微信平臺等方式對居家養老及相關服務進行充分的宣傳,提高社區居民對居家養老的認知度。同時要加大投入,合理規劃社區養老服務布局,完善養老服務網點、建設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明確養老服務內容,提高養老服務利用的便利性,構建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居家養老服務應結合供需準確定位,滿足多元化的養老需求

當前居家養老服務內容與項目比較低端化。目前,居家養老服務潛在需求很旺,有效需求不足。這一方面有對居家養老服務認知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我國現行居家養老服務內容比較單一、低端化所致。雖然各地宣傳、承諾的為老服務內容及項目比較多,但是能實際提供的卻與承諾的大相徑庭,大多是以家政服務為主,不能滿足老年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因此,應從老年群體的現實需要出發,充分整合利用各方資源,結合老年群體消費方式的差異及其變化,適時調整養老服務的方式和內容,構建長期、有效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

當然,居家養老服務既要挖掘老年群體巨大需求的市場潛力,又要考慮到中國“未富先老”的現實國情。目前中國老齡人口的養老資產并不足、消費和購買能力有限,尤其部分較早退休的老年人,領取的養老金水平比較低,這些老年人群進入高齡階段后,很多人將因無力購買相關養老服務而陷入“銀發貧困”狀態。對此,我們應從政府層面借鑒國外經驗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設立養老服務補貼政策等,對居家養老服務給予必要的支持。

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缺乏,住宅環境宜居性差。從養老服務設施來看,目前提供給老年人的活動場所并不多。在部分社區里,所謂的服務設施不過是住宅小區內面向大眾的健身器材。社區中的環境設施并沒有考慮到老年群體的生理特點,忽略了老年設施應該具備的防滑、防摔、行動便利、運動康復等功能,同時社區的養老服務機構也比較少,硬件設施缺乏。對此,政府要加大投入,合理規劃社區養老服務的布局,完善養老設施網點。從社區用地、住房建筑規劃入手,從創造老年宜居環境入手,在開發建設社區中,政府應引導房地產商按照人口比例為老年人留有充足的活動場所。在社區內的環境設計方面,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特點,做到便利、宜居。

政府引導、社會支持、市場化運作是實現居家養老的機制保障

社會福利的總和是由政府、社會、市場和家庭所提供的福利之和構成的,由任一單獨的一方提供,都存在著不足和缺陷。政府引導、社會支持、市場化運作是實現居家養老的機制保障。目前各地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組織構架由區、街道、社區三級構成,分工負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民間組織運作的機制。但是,從各地實施的情況看,居家養老各相關組織部門缺乏有效的協調、配合,沒有形成合力,導致資源浪費、效率低下。因此,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與分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共同推進居家養老及服務的相關工作,是當下必須著力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明確政府職能,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在居家養老服務領域,政府作為社會公眾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在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需要承擔的角色應該是制度的發起者和推動者,法規政策、發展規劃、相關制度和規則、標準的制定者,養老服務資金的扶持者,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策劃者、提供者,養老服務的監督管理者和仲裁者,社會組織和力量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的合作者。可以說,參與和分權是其中最主要的方面。而政府各相關部門應加強協作、配合和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大力推動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參與到居家養老服務中來。不以營利為目的非營利組織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主要承接者。在居家養老服務建設中,非營利組織既可充當養老服務的直接提供者,也可充當養老服務的績效考評者,還可參與到養老服務標準與規則的制定中,政府購買非營利組織服務,可以有效彌補依托社區的居家養老在資金、人員、技術方面的不足,對于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和效率有著重大意義。

實施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化運作。居家養老服務市場化運作,是為了更好地整合利用社會養老服務資源。居家養老服務機構,應該做好養老服務人員的派遣、職業操守教育、管理以及相關的服務跟蹤、反饋、監督等工作,為居家老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同時,還要加強相互之間的合作,彌補自身短板,形成養老服務企業聯盟和產業集群。既然是市場化運作,也應當支持并鼓勵居家養老服務企業在相關法律規則的框架下,在公平競爭原則的基礎上,遵循市場規律,結合自身目標,挖掘市場潛力,重視老年人個性化需求,為老年人提供公共養老服務之外的多樣化的養老服務。當然,市場化不是高端化,養老服務的根本目的在于為老年群體提供質優價廉的養老服務。多、小、散、亂是目前居家養老服務行業的主要業態,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健全居家養老服務的準入和退出制度,加強日常監管,規范各類居家養老服務行為,逐步形成政府引導、社會支持、市場化運作的協作機制。

居家養老服務應加強專業化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為居家養老提供人才保障

居家養老服務,涉及參與主體多種關系的綜合與協調,專業化、精細化是對服務管理者和提供者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居家養老服務專業服務人才缺乏,年齡結構偏大,專業素養低,在數量、質量上都不能滿足需求。社區工作者職業地位低、待遇差,吸引不了較高層次的人才。城市中,社區提供居家養老的服務人員多為下崗失業的低齡老年人和農村務工人員,他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缺乏養老服務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培訓,多是憑借自身的經驗為老年人提供一些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可以說,居家養老服務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服務人員都比較低端化。這也是我國現階段居家養老服務內容比較單一、低端化的癥結所在。而志愿服務者雖然適度彌補了居家養老專業服務人員不足的問題,但是我國現階段志愿服務的突出特點是規模小、流動性強、穩定性差。可以說,養老服務人才的匱乏,是影響居家養老規范化和長效化管理的“短板”。

為了確保養老服務管理和服務人員質量和供給的可持續性,構建穩定、專業水平高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乃當務之急。借鑒國外經驗,可以利用高等、職業院校以及養老服務機構的人才和資源優勢,通過招生、培訓、就業、福利待遇等政策上的傾斜和激勵,培養、提升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同時,要大力倡導志愿者服務。通過建立激勵機制,采取“勞務儲蓄”“時間銀行”、志愿服務社團活動等形式,有效引導、吸收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義務關愛和幫助老年人的活動之中,從而保障居家養老服務人力資源的支撐。

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要走社會化、產業化的道路

“養老服務事業”是指為老年群體提供基本生活服務的公共服務事業,一般由政府提供或購買,是非營利性事業。而“養老產業”主要是指養老資源通過市場化的運作配置,為老年群體提供產品或服務,滿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等各個方面需求業態的統稱,也被稱之為“老齡產業”或“銀色產業”等,是多個產業相互交叉的綜合性產業。從產業結構看,養老服務涉及醫療、健康、家政、文娛、金融、旅游、地產、老年用品開發等眾多產業,產業鏈長、輻射面廣。應該準確地把握養老服務業的公益和商業、事業和產業的雙重屬性,將其視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加以發展;研究、規劃、布局,以產業化為取向打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市場網,形成產業互動、產業互補的養老服務產業鏈,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的需求,推動居家養老服務不斷發展。

(作者分別為東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東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中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2YJA630194)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馮喜良、周明明:《北京居家養老發展報告(2016)》,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責編/譚峰    美編/于珊  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娜]
標簽: 養老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