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深圳鹽田港(2016年6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目前對人類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技術創新仍在信息技術。深圳已經是信息產業的全球生產、創新和交易中心。”深圳發展研究院院長吳思康說。
已經兩赴深圳的“洋創客”、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研究生卡恩的看法如出一轍:“深圳是全球硬件創新的最佳地,沒有之一”。卡恩目前正在中國籌劃自己的第一個企業。
學習,讓深圳出現了更多的第一。
信息科技、加工貿易、港口航運、生命健康……向國際標準學習,追趕超越,深圳形成了多個世界級的產業優勢。
“我們不是社會的競爭者,我們是社會的引領者。”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說。作為扎根深圳的生命健康龍頭企業,華大的基因測序能力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學習,讓深圳實現了更快的趕超。
連續24年,深圳出口額居全國內地大城市首位。
“目前深交所的各項指標在國際上已是前幾位,在全國形成了科技創新企業的市場集聚效應。”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吳利軍說。
學習,讓深圳瞄準了更高的目標。
“要有自信,要有眼光,要有決心和雄心成為全球的資源配置中心。”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這樣定位中國資本市場。
善學者強,把握“創新”金鑰匙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深圳多年來的發展實踐顯示,現代化建設征程中,中國學習世界善于結合國情,將學習所得內在化、本地化、中國化。這一過程中,創新是關鍵。
學習與創新一體兩面。學習可以促進創新,創新是高水平的學習。
曾經,國際輿論把深圳等同于“山寨工廠”。而今,華為、騰訊、傳音、大疆……一系列深圳原創品牌在全球越來越響亮,世界早已改變對深圳的成見。
在德國漢諾威舉行的2017年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上,一名參觀者經過華為公司展區(2017年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十九大報告的科學論斷在這里得到印證。
過去五年,深圳連續入選國際權威的全球創新城市百強榜,是中國在關鍵領域領先的“樞紐”城市之首。
在福布斯《中國大陸創新能力城市排行榜》上,深圳多年居于首位,在高新制造業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人口活力以及萬人授權專利量等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
國際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庫分析顯示,2011年至2016年,深圳的國際合作條約專利申請年增長速度居全球首位,是日本東京的2.5倍,美國硅谷的3.6倍。
硅谷觀察家、國際數據公司全球移動設備跟蹤器項目副總裁瑞安·里思認為,從科技創新角度看,深圳和硅谷各有優勢,形成互補。
隨著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步伐加快,深圳正在以新的方式探索源頭創新,推動經濟加快轉型升級。
“深圳的創新力潛力巨大,將來對全球科技創新影響力將最大。”吳思康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