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方案”中體現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外交理念,“不搞強權獨霸、超越零和博弈”,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是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的“正能量”,為建立國際機制、遵守國際規則、追求國際正義,形成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中國方案” “一帶一路” 十九大
【中圖分類號】D822 【文獻標識碼】A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經驗不僅是中國現實社會和歷史文化的產物,在中國實踐基礎上產生的“中國方案”也具有超越國界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正如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方案” 開辟了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
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應德國科爾伯基金會邀請在柏林發表的演講中表示,中國愿以開放包容心態加強同外界對話和溝通,“我們將從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義出發,貢獻處理當代國際關系的中國智慧,貢獻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為人類社會應對21世紀的各種挑戰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此后多個重要國際場合,習近平主席都提到“中國方案”,并為它的內涵描摹出清晰的圖景。目前,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中國方案”是在解決世界各國所面臨類似的經濟、環境和發展等問題時,可以為世界提供的中國經驗和中國實踐。“中國方案”展示了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自信和大國擔當,是針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根本問題,圍繞“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這一人類社會發展的宏大主題,發出的中國聲音。
“中國方案”具有三個主要特點:第一,“中國方案”是建立在對中國發展道路和成功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普遍規律,反映出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它超越了僅僅立足于中國經驗的討論,而是涉及到人類發展根本問題的思考和相關對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涵之一就是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第二,“中國方案”是與時俱進的理論總結。世界的日新月異,中國的快速發展,已經證明用一成不變的方略去應對變化是行不通的。因此,中國并無意把自己的發展模式強加于人,而是根據不同的時空環境,互學互鑒。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參與和支持。2016年11月,第71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的第A/71/9號決議,歡迎并呼吁各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
第三,“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規則制定的努力。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國并無意挑戰當前的全球基本秩序。但是,過去數十年來,中國主要是國際規則的參與者。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中國海外利益日益擴大,無論是內部的發展需求,還是外部世界的希冀,中國都不可避免地要發揮國際規則的共同制定者和領跑者的作用。正如英國學者馬丁·雅克所認為,“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這就是摒棄叢林法則、不搞強權獨霸、超越零和博弈,開辟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
“中國方案”是全球治理中至關重要的環節
“中國方案”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模式演變的表現。“中國方案”的提出,不是強加世界接受“普世價值”的模式,接受如同“西方中心論”的“一種模式供全球”的發展“模式”,而是對世界發展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提出中國對這些問題的立場、態度和解決方案。
第一,“中國方案”參與解決世界性問題,是全球治理中至關重要的環節。無論是在把脈世界經濟發展、助力國際減貧進程、推動全球治理,還是在構建安全互聯網空間等世界性難題的討論中,“中國方案”都貢獻出“中國智慧”。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國家治理中有著顯著的成績。走向“善治”的中國積累了公共治理的經驗和實踐,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中國方案”,揭示了中國在經濟、民生、社會穩定上的發展“秘訣”:保持政策的連貫性,有目標有決心有方法,以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約數為前提,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兩手硬”,推行善治和良政。
第二,“中國方案”為“世界共享”的共贏主義注入實質內涵和看得見的利益。比如,“一帶一路”“亞投行”等“中國方案”為其他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現實效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民眾獲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中國將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資金支持,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預計約3000億元人民幣。同時,包括人員往來、扶貧減困、經貿合作等方面在內的多項優惠政策,都將與“一帶一路”建設伙伴共同分享建設成果。
第三,“中國方案”為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不可或缺的“正能量”。全球化的發展使得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筑需要東方智慧。“中國方案”中體現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外交理念,“不搞強權獨霸、超越零和博弈”,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是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的“正能量”,為建立國際機制、遵守國際規則、追求國際正義,形成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奠定了基礎。
第四,“中國方案”獲得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和認可。與西方國家將自身的意識形態強加于他國的情況不同,發展中國家對“中國方案”的興趣來自于相似的歷史經驗和經濟發展道路。中國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對它們而言具有更廣泛和現實的參照意義。在“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巴基斯坦正在建設電廠、道路、大壩等基礎設施以及自由經濟區,這些對人民生活都有重要意義。
講好中國故事是踐行“中國方案”的起點,它需要從國內和國外兩個層面來共同努力。一方面,我們要全面客觀地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成績和經驗,分析其中的中國特色和普世意義;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與包括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分享和交流,并在這種平等而建設性的對話過程以及具體實踐中,使世界從“中國方案”中受益,并進而形成應對人類社會共同問題的“世界方案”。
(作者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暨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范昕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①貝淡寧:《中國模式——尚賢政治與民主的局限》,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
②劉宏:《跨界亞洲的理念與實踐——中國模式、華人網絡、國際關系》,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責編/譚峰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