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齊,泰山移。株洲市2017年年底炎陵、茶陵兩個貧困縣要申請摘帽驗收,剩余12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53萬貧困人口脫貧,全市整體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我認為株洲精準扶貧的成功經驗主要有以下四條:
經驗一: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精準扶貧。株洲市以率先試點“中國社會扶貧網”為契機,全市實現“千名管理員服務、萬戶貧困戶下載、十萬愛心人士注冊、百萬城鄉居民知曉、千萬社會捐款捐物、億元電商扶貧交易”的目標,精準解決了扶貧政策、扶貧資金等與脫貧需求的有效對接。
經驗二:積極動員社會,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經濟組織可以調動市場資源,社會組織可以調動愛心資源。為破解“部分發動易、全面發動難,一時發動易、長期發動難”這一難題,株洲市注冊成立了“株洲社會扶貧聯盟”,通過發揮聯盟會員單位這個關鍵少數的作用,帶動全社會愛心力量共同投身社會扶貧之中,形成了聯盟先動與上下聯動的良好局面。
經驗三:重視金融扶貧的作用,大力發展產業基金進行扶貧。株洲市在全國率先將社會扶貧的力量引入產業扶貧,由國有企業發起建立產業扶貧投資基金,運用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運作方式支持農業企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走出了社會化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經驗四:株洲市精準扶貧督查十分到位。凡事有令必行,不行必罰。在暗訪督查方面,設立了專門的舉報電話。強化問責方面,制定出臺《株洲市脫貧攻堅工作問責辦法(試行)》,加大對脫貧攻堅工作的督查問責力度。在株洲,精準扶貧督查敢較真、敢斗狠,體現高度負責的扶貧精神,也有力地促進了公務員工作作風的全面提升。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