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獨家連線 > 正文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中科院院士楊衛:新時代中國基礎研究決戰“四個突破”(3)

核心提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下,我國基礎研究將迎來新的璀璨征程,要悟透中國基礎研究的時代特征、發展道路、發展目標和發展模式。

繼續前行,發展基礎研究要決戰“四個突破”

一是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一方面,要進一步強化以重大科學突破為目標的學科交叉融合。探討和踐行學科交叉研究,其中包括探索交叉性研究項目評審機制、交叉性研究成果的評價機制、學科交叉型研究人才的培養機制等諸多環節。從近期看,應進一步探索具有交叉研究特征項目的遴選機制,在科研項目資助中給予交叉研究項目一定的傾斜支持,鼓勵中國科學家在交叉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另一方面,我國基礎研究領域經過多年發展,學科整體發展水平從“仰視”逐漸走向“平視”,少數學科領域已開始沖擊世界領先地位,當前,正是在顛覆性創新方面有所作為之時。因此,應加快推進基礎研究領域具有顛覆性創新潛力研究項目的前瞻遴選,取得更多前瞻性且能夠引導世界科學發展潮流的突破性成果。

二是拓展應用基礎研究服務強國建設的全面突破。基礎研究是創新驅動供給側之源,要進一步強化源頭創新與國家戰略需求融會。在鼓勵科學家滿懷好奇心地開展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的同時,引導科學家密切關注國家戰略實施過程中面臨的關鍵科學問題,將科學研究活動中源頭創新思想的生成與服務國家戰略的需求緊密結合。要把國家戰略需求作為源頭創新思想的重要策源地,并力爭取得更多用于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應用性基礎研究成果。

三是貫穿各成長階段的人才和團隊培養機制的全譜系突破。目前,我國已經建立涵蓋不同成長階段科技人才的項目資助體系。一方面,要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梳理相關人才計劃,避免重復資助;要盡快消除“人才疊冠”“人才項目與個人待遇過度掛鉤”“評價指標傾向于數‘帽子’”等不良現象帶來的消極影響。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戰略科學家、學術領軍人才、杰出青年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的實質性支持,明確適度的激勵機制對于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潛力的重要性,在資助機制上進一步創新。

四是中國科學在世界科學版圖上的復興突破。當前,許多科學問題的范圍、規模、成本和復雜性遠遠超出了一個國家所能支持的范圍,國際科學合作正在不斷深化,研究合作也更加開放。基礎研究的國際合作呈現出了多極化特征,我國近年來已成為國際科技合作網絡的中心節點之一。應進一步拓展實質性的國際合作研究,營造有利于科學家更好參與國際科學合作的開放創新環境,在加強多層次、多方位、寬領域國際合作的同時,實現四個轉變。從被動式、防范式的國際科技交流轉變到主動式、包容式的國際科技交流;從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轉變到逐步主導國際科技合作;從派出留學人員轉變到在歐美等科技發達國家設立科技辦事處,加強與所在國相關機構的深度交流;從引進先進科技轉變到輸出先進科技。

(作者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

責編/潘麗莉  趙橙涔(見習)

【專題】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

1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張迪]
標簽: 中國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