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斷提升生態產業競爭力,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因此,圍繞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制定生態產業未來的發展戰略規劃是引導生態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南針。當然生態產業戰略規劃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它必須結合當地的自然、經濟、人文等各種條件進行綜合統籌設計。
【關鍵詞】生態產業 競爭力 區域經濟 【中圖分類號】F062.1 【文獻標識碼】A
生態產業競爭力是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實力的重要體現
推動區域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知道,各個區域的經濟活動具有差異性,導致這種差異性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區域經濟的發展將受到政府政策保障、區域資源稟賦、區域生態產業的競爭優勢,以及人才、資金、技術資源等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只有實現對上述影響因素的優化配置和協同配合,才能取得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實力的不斷提升。其中,生態產業競爭力是區域各種資源相互整合,贏得區域發展優勢最直接的表現。生態產業是由堅持生態發展理念的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微觀企業構成的集合體。生態產業的發展基礎及發展能力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最根本的力量,生態產業的競爭力狀況如何,將直接影響和決定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而區域經濟的競爭實力最終是通過生態產業的競爭能力來體現的。采取各種有效方法不斷提升生態產業競爭力,可以增強區域經濟的綜合競爭實力。
生態產業競爭力是生態產業競爭主體之間相互較量所呈現的結果。在生態產業發展中,作為生態產業主體的企業都希望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居于優勢地位,進而牢牢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事實上,在生態產業發展中各個主體之間為爭奪資源而進行競爭在所難免。生態產業競爭力就是生態產業競爭主體在市場競爭中相互交鋒所體現出的綜合能力,這種綜合能力是通過各生態產業競爭主體之間的相互比較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各個生態產業競爭主體相互競爭的過程也是相互比較的過程。因此,生態產業競爭力具有動態、比較的屬性。生態產業競爭力是生態產業競爭主體在長期實踐中所形成的系統能力,而這種系統能力也只有通過各個競爭主體之間的比較或較量才能最終得以體現。也就是說生態產業競爭力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生態產業競爭主體之間相互比拼而存在的整體能力,需要有競爭對手的參照才能彰顯其能力的高低。
生態產業競爭力是生態產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現實能力及潛在能力的總和。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各個市場競爭主體在公平公開的環境中平等地參與競爭,這樣一來,競爭實力更強的競爭主體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一個區域生態產業競爭力的大小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通過對各區域生態產業之間的競爭與比較,可以衡量出各區域生態產業競爭力的高低。沒有比較,就沒有競爭力的優劣。因此,以某個統一的標準對區域生態產業競爭力進行橫向比較,是鑒別各區域生態產業競爭力大小的基本出發點。生態產業競爭力大小不僅取決于各區域生態產業參與市場競爭所表現出來的實際能力,而且還要包括相對于其它區域生態產業所具備的潛在能力的大小,這些潛在能力的大小決定了其在未來發展中的后勁,影響著其競爭實力提升的空間,最終影響生態產業競爭力的持續提高。
影響生態產業競爭力提升的因素
生態產業戰略規劃因素。做好生態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是促進生態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前提和先導。良好的生態產業戰略規劃能夠增強生態產業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因此,圍繞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制定生態產業未來的發展戰略規劃是引導生態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南針。當然生態產業戰略規劃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它必須結合當地的自然、經濟、人文等各種條件進行綜合統籌設計。通過制定全面系統的生態產業戰略規劃,明確不同時間、空間節點上的階段目標、重要步驟和相應的對策路徑,可以充分發揮戰略規劃的宏觀引領與指導功能,確保了生態產業建設過程中的步調一致及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關系,為生態產業的產業鏈縱橫發展構建了一張詳細的路線圖,為生態產業有序發展及競爭能力不斷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生態產業領域科學技術創新因素。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類生態文明的進步,生態產業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規模也越來越大,為人類的繁榮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生態文明成果。但是,生態產業發展進步離不開科學技術進步,也就是說生態產業發展目標的實現,以及生態產業競爭力的持續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是推動生態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的基本動力之一。離開了科學技術創新,生態產業的發展及其競爭力提升都將受到根本的制約和阻礙。科學技術創新能力大小直接關系到生態產業發展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因此,科學技術創新是推動生態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加速器。加大生態產業領域科學技術創新力度,特別是與綠色技術、清潔能源技術等領域相關的前瞻性、創新性技術是推動生態產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影響因素。
生態產業政策保障因素。政府的政策對現代經濟社會的宏觀調控作用非常明顯?,F代社會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規制引領,政府“有形的手”作用發揮是對市場調節作用的有益補充。經驗證明,凡是在政府生態產業政策調控得力的區域,其生態產業發展勢頭都比較良好。政府可以通過加大對生態產業領域的財政支持,采取積極有效的優惠財稅政策,如貼息貸款、直接補助、稅收減免等具體措施推進和引導生態產業發展;建立環境污染稅、資源保護稅等措施引導生態產業領域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節約能源資源;建立技術創新基金,支持生態產業在核心關鍵技術領域的原始創新等。總之,積極合理的政府政策對生態產業的發展壯大及競爭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政府的政策是提升生態產業競爭力不可或缺的影響因素之一。
生態產業市場需求因素。政府制定的支持生態產業發展的政策對促進生態產業發展只能是引導性的,生態產業發展還受到市場需求的決定性影響。也就是說市場需求因素對生態產業發展及其資源配置的影響是決定性的。生態產業如何發展,既要遵循生態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又必須符合生態產業市場的實際需要。生態產業市場需求是促進生態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它影響到市場的供給,進而對生態產業發展的程度、規模等具有直接的影響。因而,加大對于生態產業市場需求的調查、分析與研判,合理定位市場的實際需求,根據生態產業市場的實際需求量的大小來定位生態產業發展的速度、規模,對生態產業適度、合理發展意義重大,進而對生態產業競爭力提升具有顯著影響。
生態產業發展所面臨的自然環境因素。自然環境條件是生態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自然環境條件包括影響生態產業發展的氣候、水資源、生物資源、地質、地貌、土壤,以及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等,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在一起對生態產業發展產生綜合性、整體性的影響。因而,自然環境條件對生態產業發展的影響非常明顯。生態產業發展不可能脫離所處的自然環境背景而為所欲為。在生態產業發展中,必須深入了解所處的自然環境資源的長處與不足,充分發揮所在地自然資源中形成的優勢條件,規避其不利條件,使生態產業發展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而有所為或有所不為。因此,自然環境因素是生態產業競爭力提升的基礎和先決條件。
(作者為天津商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2015年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基于低碳科技創新的生態產業競爭力提升機制研究”(項目編號:TJYY15-027)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余川江、鄧玲:《中國四大經濟區區域產業競爭力的類別特征研究》,《江淮論壇》,2012年第4期。
②尚杰、劉溟源:《區域環保產業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要素稟賦角度》,《中國林業經濟》,2013年第1期。
責編/肖晗題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