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12月28日,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主辦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討會暨2017第四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在北京人民日報社成功召開。以下是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顧峰的發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形成了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理念新思想,把我們黨領導的反貧困實踐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株洲市在湖南省屬于相對較發達地區,但是仍然發展不平衡,全市有2個羅霄山片區開發重點縣,166個貧困村,17.59萬貧困人口。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我們始終遵循習總書記精準扶貧戰略思想,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讓精準扶貧思想在株洲的土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特別是在社會扶貧方面,我們牢記習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發參與”的要求,在大力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的同時,以試點上線“中國社會扶貧網”為契機,奮力探索了“一張網、一個聯盟、一支基金”“三個一”的社會扶貧株洲模式。“一張網”,就是中國社會扶貧網;“一個聯盟”,就是株洲社會扶貧聯盟;“一支基金”,就是株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通過做實“一張網”這個載體,用活“一個聯盟”這個抓手,強化“一支基金”這個支撐,我們實現了中國社會扶貧網全覆蓋、愛心力量全動員、產業扶貧全帶動“三大目標”,開創了株洲扶貧的生動實踐。目前,我市16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3.76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5.95%下降到1.29%,兩個片區重點縣已進入摘帽驗收階段。
“一張網”,架起愛心人士與貧困農戶的對接橋梁
“互聯網+”是發動社會廣泛參與的有效手段,是連接幫需雙方的重要橋梁。為此,國務院扶貧辦創建了以建檔立卡貧困戶大數據為基礎的“中國社會扶貧網”。我市利用試點的契機,架起愛心人士與貧困戶之間的對接橋梁,實現幫扶資源與幫扶需求的有效對接。
第一,組建一支隊伍,構建四級運行機制。探索“市設管理辦公室、縣設管理中心、鄉鎮設服務站、村設信息點”,形成了“市統籌指導、縣審核發布、鄉鎮匯總下載、村采集上報”的四級運行機制。在株洲市,中國社會扶貧網一躍成為貧困戶發布需求、黨和政府了解貧困戶困難的新窗口。
第二,用活一部手機,發布貧困需求信息。我市發起社會眾籌,募集智能手機4萬多臺。手機里除了下載“中國社會扶貧網”APP,還植入了株洲社會扶貧微信公眾號和幫扶干部、簽約醫生、人力資源市場、村級管理員、信訪舉報“五個電話號碼”。在株洲市,智能手機一躍成為鏈接貧困戶與社會愛心服務的新工具。
第三,建立一套機制,提升平臺公信力。我市建立貧困戶需求信息發布“七要素”、需求信息“三不發布”、管理員“三全”職責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在株洲市,貧困戶身份真實、發布需求信息真實、愛心對接真實,中國社會扶貧網一躍成為有效可信的“互聯網+社會扶貧”新平臺。
“一個聯盟”,形成聯盟先動與上下聯動的良好局面
開展社會扶貧,部分發動易、全面發動難;一時發動易、長期發動難。我市通過注冊成立“株洲社會扶貧聯盟”,發揮聯盟會員單位這個關鍵少數的作用,帶動全社會愛心單位和愛心人士共同投身社會扶貧工作中,形成了聯盟先動與上下聯動的良好局面。
一是發揮關鍵少數。慈善機構、行業協會、商會、愛心企業是有組織的社會機構,自身凝聚力強,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做慈善的優勢。我市積極動員他們,把愛心目光聚焦到扶貧上來,將愛心支持投入貧困人口中去,組成株洲社會扶貧聯盟,形成了更強的合力。
二是帶動絕大多數。在會員單位的示范引領下,全市有18.68萬愛心人士在中國社會扶貧網注冊,捐款捐物達7200余萬元,用于解決貧困戶“三保障”問題,形成了社會聯盟會員單位先動,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和社會團體廣泛參與的良好局面。
三是爭取最大公約數。我市通過社會扶貧聯盟、社會愛心人士,最大限度爭取外地愛心企業、株洲在外商會、知名企業家的支持。目前,參與株洲社會扶貧的外地團體、企業多達200多家,極大地支持了我市的社會扶貧工作。
“一支基金”,開辟社會化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只有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才能真正實現穩固脫貧、長效脫貧。我市在推進“萬企幫萬村”,鼓勵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解決就業的同時,運用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的方式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開辟社會化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一是堅持企業主體。我市以國有企業作為發起人,出資10億元,撬動銀行資金20億元,設立30億元的產業扶貧投資基金。根據農業產業周期長的特點,基金投入期7年,退出期3年;最低年化利率為3%,最高不超過7%,有效解決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激發其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動力。
二是堅持市場運作。在投資管理上,由專業的基金公司進行管理;在基金投向上,以貧困地區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重點;在投資方式上,采取“股權”“債權”兩種形式,由企業自主選擇;在投資決策上,成立投資決策專家委員會,由專家根據基金公司盡職調查結果進行票決,確保產業扶貧投資基金安全、高效。
三是堅持群眾受益。把貧困戶收益作為第一要求,規定基金所投項目必須具備帶動貧困戶發展增收的能力。產業扶貧投資基金首期安排5000萬元投資100個“小而優、見效快”的項目,安排9.5億元投資39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后,新增土地流轉4萬多畝,新增貧困勞動力就業2600多名,新增貧困戶特色產業發展基地2.3萬畝。全市有2.35萬戶8.17萬貧困人口通過產業幫扶實現穩定脫貧,實現了企業發展與貧困戶增收雙贏的局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振奮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堅定不移地踐行總書記的新理念新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充分發揮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的“三駕馬車”作用,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功夫,在鞏固脫貧成效上下功夫,確保脫貧攻堅決戰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