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暴力的出現給社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部分網民無法甄別真假與好壞,盲目的跟風,讓網絡成為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大展拳腳”之所,給社會和人民群眾造成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因此,對于作為社會治理主體的政府而言凈化網絡語言環境迫在眉睫。
網絡語言暴力行為的成因
首先,當前我國針對網絡語言暴力的法律法規仍不健全。網絡具有虛擬、非實名等特點,這使網絡監管存在一定難度,而且網絡語言暴力的傷害不完全都是對當事人造成直接傷害,有時往往是對當事人造成間接和無形的傷害,使當事人蒙受精神和財產的損失。根據這一情況,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相關法律,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存在立法層次低、違法成本小、實際操作性差的問題。由于網絡沒有完全實名登記,無法對網民的權利和義務作出實際規劃,存在與其他法律銜接不妥善、不合理的情況,這是導致網絡語言暴力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網絡媒體自身的局限性。網絡的虛擬性和網民的匿名發言是網絡語言暴力行為的成因之一。由于可以匿名發言,使得網絡語言呈現一種混亂和非理性的狀態和情緒化傾向。部分網民通過網絡逞一時口舌之快,往往不會考慮自己的言行是否妥當,言辭是否正確合理,是否會對其他人造成傷害,卸掉責任的包袱,網絡語言暴力的出現在所難免。此外,相比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的發展更加趨向于大眾化,主體的大眾化使得每個人都掌握了話語權,在虛擬網絡中,網民的參與更加便捷和普及,網絡語言暴力的成本越來越低,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一些網民將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在網上發泄,從而形成網絡語言暴力。
再次,網絡世界成為現實矛盾的反映場。由于目前我國處于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轉型時期,存在一定的社會矛盾,導致社會上一些人存在“仇富”“仇官”等心理,在社會中這種負面情緒無法發泄就轉到網絡中發泄,造成了消極的社會影響,這也成為網絡語言暴力的成因之一。
最后,政府網絡監管能力不足,政務監管與新媒體的融合不夠充分也是網絡語言暴力形成的重要原因。政府網絡監管具有低成本、及時性等特點,是政府職能體現的一個很好途徑,但由于我國政府網絡監管起步較晚、發展滯后等特點,使得一些公職人員在網絡監管上知識儲備不足,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能力欠佳的情況。此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政府還存在與新媒體融合不充分的情況。網絡發展日新月異,新媒體給政府對于網絡的監管提供了多種渠道和平臺,但在具體融合過程中,各級政府在建設初始階段缺乏整體性和長遠性的規劃,導致有些地區出現網絡監管形式大于內容,定位不精確,網絡和平臺名存實亡,監管效果欠佳,融合程度不夠,發展水平明顯滯后等問題。
完善網絡立法,加強行業自律,凈化網絡語言環境
不斷健全和完善網絡行為的相關立法。健全的法律法規是社會穩定的根本和基礎,因此,從政府角度來講,要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立法效率,不斷加強和創新網絡立法,此外,從立法角度來講,要不斷健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法規,對于網絡語言暴力行為要堅決抵制,以保護個人隱私為核心,實現對個人隱私權的保護。要設立專門的法律保護隱私權,增加網絡語言暴力成本,起到對廣大網民的警醒作用,強化網民法治概念,切實減少網絡語言暴力的發生。
加強行業自律,提高網絡媒體自律性。網絡媒體作為市場主體,要提高自律性和法治意識,對于一些淫穢、暴力的內容,要不定期自檢自查,通過技術手段及時屏蔽和刪除,否則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此外,應該加強引導,拓寬信息渠道。互聯網的發展拓寬了大眾的言論空間,但同時也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提供“舞臺”,作為新時代網絡媒體應該在加強自律的同時,承擔一定引導社會輿論的職責,在充分保障大眾言論自由的同時,更要保證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在網絡迅猛發展的時代,政府的網上引導顯得尤為重要,網絡由于受自身發展的局限性影響,需要政府進行調控,同時,政府要積極解決現實社會中的矛盾,以免讓現實社會中的矛盾集中反映到網絡上來,形成網絡語言暴力,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此外,政府還要拓寬信息渠道,讓大眾通過官方正規的渠道來合理反映問題,這樣既可以保證反映問題的實效性,又可以避免網絡語言暴力的形成。
提高網民素質,凈化網絡語言環境。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公民,要有基本的法律和道德意識,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雖然網絡是一個相對寬松的言論場,但網民也要有基本的道德和法律意識,要有作為一個公民的公德心,對于網絡不實信息要及時發現、及時舉報,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語言環境。
提高政府網絡監管能力,加強與新媒體融合
在網絡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只有不斷學習和提高才能進步,作為政府公職人員,要緊跟時代發展,熟練掌握當前網絡前沿科技,增強對網絡熱議話題的敏感程度,展現自身能力,實現政府監管的職能。首先,政府要針對相關部門人員組織定期培訓,加強網絡監管知識的學習,提高網絡監管水平;其次,要拓展網絡監管人員的培訓途徑,不定期組織脫產培訓、業余時間培訓和社會教育,多種方式共同培養專職網絡監管人員;最后,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訓計劃,因材施教,因崗施教,針對不同級別、不同崗位的公職人員進行不同的培訓,多提供實踐鍛煉機會,不斷加強對新媒體網絡工具的熟練程度。
新媒體以極其迅猛之勢發展開來,為網絡監管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政府要不斷加強對新媒體的應用,利用新媒體和先進技術構建良好的網絡環境,凈化網絡語言。首先,作為政府要制定統一的指標體系和規范,避免各行其是,要有據可循。其次,各平臺要準確定位平臺功能,要各具特色,各具功能,形成聚合效應,避免出現功能重復和沖突的情況。再次,要建立各平臺制度考核監督機制,不能一味依靠技術來監管,要以人為本,從民眾實際需要出發,搭建有效溝通平臺,幫助民眾解決實際問題,建立與網民良好的互動和溝通,真正實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它給我國社會各個方面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網絡語言暴力行為也已經成為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政府作為社會監管主體,要不斷完善自身,通過立法和加強監管為網民構建良好的網絡環境。雖然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相信,在我國政府的不斷努力下,在我國人民的支持下,所有問題將會迎刃而解,互聯網的發展一定會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助推器,我國政府也必將會打造出綠色、陽光的網絡語言環境,營造健康的網絡發展環境。
(作者為欽州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西部地區青年基金項目“網絡語言暴力及其治理研究”(項目編號:15XJCZH005)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邱業偉:《網絡語言暴力法律規制的必要性和立法構想》,《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9期。
②張知倞:《我國網絡語言暴力的現狀分析》,《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
③李憲玲:《網絡語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0第4期。
責編/孫娜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