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顏曉峰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少將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實踐基礎,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新特點,是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問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基石。
主要矛盾轉化,標志著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出現根本性轉折,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不渝地著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社會生產這一主要矛盾,使人民需要層次提高、內涵拓展、更加豐富,使社會發展速度加快、水平增長、更加全面。這就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促成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社會主要矛盾以一種集中、凝練、典型的形式,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基本關系、核心要素、關鍵問題,是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新時代主要矛盾的轉化,意義非同尋常,它表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在當代中國,表現為新的性質、新的內容、新的水準,實現了人民需要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躍升。它表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出現了一次根本性轉折,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在富起來的過程中讓中國全面強起來、真正強起來、持久強起來,顯示出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這一主要矛盾的轉化,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勠力同心、接續奮斗的重大結果,是我們黨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根本途徑的重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大進展。
主要矛盾轉化,標志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處于質量水平提高期、實現現代化的醞釀過渡期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表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內涵,同以往幾十年相比,不是處于同一個水平和尺度,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新的發展階段。十三大報告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出的“三個同時存在”分析,從今天的發展來看,產生了很大量的變化和部分質的變化。十五大報告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出的“九個歷史階段”描述,從今天的坐標來看,在這些發展趨勢中都大大地向前推進了。社會主要矛盾是社會發展水平和狀況的一個尺度,主要矛盾的概括和定位,實質上是社會發展的“地標”。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可以看出,雖然“三個同時存在”所揭示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同時存在,仍然處于跨越“九個歷史階段”的進程之中,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已經處于初級階段與現代化的銜接過渡期,走出初級階段的醞釀加速期,初級階段的質量水平提高期,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躍升期。30年前,我們是“10億多人口,8億在農村,基本上還是用手工工具搞飯吃。”今天,我們是13億多人口,8億在城鎮,用形象的話說,基本上是用手機搞飯吃。這就是社會主義初階階段新的發展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基本方略、戰略安排、行動綱領等,都是解決新的主要矛盾的基本方針。
主要矛盾轉化,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提出了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
時代是表述特定社會歷史的范疇,不同社會形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發展階段,形成了不同內涵的時代。對于民族和國家而言,新時代表明戰略任務的變化、發展坐標的前進、國際影響的增強。十九大報告從中華民族、社會主義、當代世界的三重歷史坐標,來判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新時代的過程、內容、水準、民心、世界維度,來標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內涵。社會主要矛盾是時代的基本依據,在社會發展進程中起著主導的、支配的、決定的作用,貫通于時代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各個階段。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表明原有的主要矛盾已經被新的主要矛盾所替代,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時代。新時代是新的主要矛盾的總體性概括和歷史性表述,新的主要矛盾則是新時代的本質內涵和基本特征。從求溫飽到求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先富到共富,從差距到共享;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等等,都是新的主要矛盾的具體表現,也是新時代的具體特征。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首先就要認清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哪些深刻轉化,把握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和階段性特征是什么,據此進一步回答一系列基本問題。
主要矛盾轉化,標志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功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勢在必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經過改革開放以來黨和人民長期努力的結果,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的結果。新時代成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結果。由于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行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這就使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的主要矛盾表明,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具備了充分的條件。主要矛盾是問題、動力和主攻方向,主要矛盾的提出本身,就蘊含著解決主要矛盾的目標和途徑。新的主要矛盾表明,只有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由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所適應、協調和滿足。十九大作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也正是解決新的主要矛盾,促進主要矛盾新的轉化的戰略安排。
主要矛盾轉化,標志著人民需要層次的拓展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前進上升,我國社會矛盾形成了新的性質和狀況
社會主要矛盾存在于社會歷史全過程,但矛盾的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正是社會主義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就的最好證明,是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前所未有變化的深層原因。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從主體需要的方面看,人民需要的層次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從發展狀況的方面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指的是發展起來后的發展現象。可以說,新的主要矛盾是發展前進的矛盾,是相容相濟的矛盾,是良性循環的矛盾,是充滿希望的矛盾。
主要矛盾轉化,標志著解決矛盾的方向、重點、途徑、機制等都有了新的內涵和要求,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成為主要任務
矛盾與解決矛盾的方法同生共長。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這就是提出并解決我國社會新的主要矛盾的重大實踐意義,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好未來。
(本文摘自作者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討會暨2017第四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上的主題演講)
審校/溫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