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界經濟迎來逐步向好局面。全球經濟增速和增長預期提升,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勢頭良好,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速企穩回升。一年中,全球貿易和投資回暖,金融市場預期向好,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但起伏波動仍較大。
世界經濟在增速回升的同時,面臨的風險威脅仍未消散,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趨加深。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調整仍在繼續。
一方面,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風潮對世界經濟增長造成的威脅持續,寬松貨幣環境催生的資產泡沫仍在累積,全球債務水平過高,以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引發的外部效應逐漸顯露。另一方面,各方仍在努力推進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國有關建立新型國際關系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深入人心,為繼續推進經濟全球化指明了方向。
2018年,世界經濟增速預期有望提升,但威脅經濟增長的風險并未消失。要高度警惕逆全球化風潮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對世界經濟的負面沖擊。如何讓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加快推動改革創新、政策協調,增強中長期增長潛力,仍是世界各國面對的迫切問題。
特點:經濟增速回升 貨幣政策收縮 各類風險累積
整體來看,2017年世界經濟特點可以用“回升”“收縮”和“風險”三個詞來概括。
世界經濟逐漸步入危機后的深度調整階段,經濟增長率明顯回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達3.6%,成為全球經濟近10年來最大范圍的增長提速。從2017年年初至今,發達經濟體增長持續,新興經濟體增長趨穩回升。國際貿易增速明顯回升,并帶動全球制造業回暖。尤其是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9%,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增長恰如“定心丸”,對提升當前世界經濟增長預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倡議,有力地開拓了國際合作的新空間和新領域,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力。
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逐步轉向,通過縮減資產負債表、推高利率來收縮流動性。2017年以來,美聯儲升息步伐提速,并正式提出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計劃,歐元區和日本的量寬政策在經濟增速提升的形勢下顯現出轉向跡象。歐洲縮減并退出量寬政策的前景已經顯現,日本立場出現了松動跡象。受此影響,全球各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也先后開始轉向。巴西、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加拿大、英國、韓國等國先后決定加息。
2017年,威脅世界經濟復蘇的各類風險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反而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累積。發達經濟體特別是歐洲和日本的負利率和量寬政策仍在催生資產泡沫。美聯儲加息和縮表政策則有刺破資產泡沫的風險。全球主要經濟體面臨債務總量持續攀升。保護主義不斷升溫。全球經濟失衡引發了系列發展問題,地緣政治沖突、大國插手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不斷凸顯。
難點:保護主義甚囂塵上 貨幣收縮沖擊持續 增長后勁亟待提升
盡管2017年的世界經濟出現向好勢頭,但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形成的深層次問題仍是威脅世界經濟增長的難點。發展的包容性不足,使一些國家的反全球化思潮持續滋長,保護主義不斷升溫。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變化的外溢效應顯露,對世界經濟的沖擊正逐步顯現。經濟增長后勁不足沒有根本性扭轉,世界貿易增長能否延續2017年態勢仍需觀察。這三方面問題值得關注,也是當前世界經濟增長面臨的難題。
首先,保護主義不斷升溫帶來了風險。這一風險的產生,本質上源于全球不平等加劇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從風險的演進來看,一方面是一些發達經濟體沒有擺脫傳統上依靠金融和投資擴張應對危機的老路,導致新舊動能轉換難以接續,增長動力衰減,市場需求不振、金融風險累積,從而社會矛盾集中出現外化;另一方面是經濟全球化成效沒有惠及所有參與者,特別是許多發展中國家民眾被排除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收益之外,孤立主義和反對全球化的思潮盛行。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以來的一系列政策宣示,在短期內加劇了保護主義情緒的上升。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遏制,保護主義升溫給世界經濟帶來的風險,在2018年還有可能以不同面貌出現。
其次,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緊預期走強正使全球流動性出現持續收緊。尤其是美聯儲加息和“縮表”政策,其主要作用直接體現在回收流動性上,在帶動跨境資本向發達經濟體回流的同時,對全球高企的資產價格形成了威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加息對資產價格的抑制作用往往有滯后效應,一般需要連續多次累計較大幅度的加息才會突然導致資產價格崩潰,“一旦美國資產泡沫破裂,剛剛有所復蘇的世界經濟,可能再次陷入低迷之中”。此外,貨幣政策收縮對那些外債水平較高、經濟增長乏力、外匯儲備不足的國家而言,回流造成的緊縮可能醞釀出新的債務危機,沖擊有關國家和周邊區域經濟。
第三,世界經濟增長后勁乏力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得益于全球制造業與貿易的周期性復蘇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相對穩定的發展,世界經濟增長預期提升。不過,世界經濟領域中增長動能不足、經濟治理滯后以及發展失衡這三大矛盾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特別是傳統增長引擎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減弱,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術雖然不斷涌現,但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
看點:謀求創新增長 堅持開放合作 鞏固增長成果
2018年,世界經濟增長之路仍不平坦。增長后勁不足、全球債務高企、金融杠桿率居高不下、發展不平衡等一系列問題有待解決。2018年推進世界經濟增長,有三個方面需要著重留意。
首先,需要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以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當前世界經濟回穩,周期性因素發揮了很大作用,內生動能不足的頑疾并未消除。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來源只有創新。而且,只有體制機制變革釋放出活力和創造力,科技進步造就新產業和新產品,才能真正帶動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
其次,需要堅持開放合作,讓經濟全球化成果惠及更多人群。經濟全球化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勢所趨,搞保護主義沒有出路。要讓更多人認同經濟全球化,就需要更加注重解決公平公正問題,引領經濟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使之造福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
再次,世界需要珍惜和鞏固2017年來之不易的經濟增長成果,繼續加強政策溝通協調,形成政策和行動合力來維護國際市場穩定,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不能以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政策實施不能忽視外溢效應,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則要努力克服下行風險和壓力,保持和恢復增長。各方應該特別注意加強彼此政策的溝通和協調,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實現互利共贏,從而使世界經濟增長步伐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