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學術視野 > 經濟 > 正文

高質量發展有六大內涵

中共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論斷,指出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發展新變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謀劃經濟工作的根本指針。過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長,成功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強調高質量發展,根本在于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高質量發展,意味著高質量的供給、高質量的需求、高質量的配置、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高質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質量的經濟循環。

推動高質量的供給,就是要提高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我國擁有全球門類最齊全的產業體系和配套網絡,其中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但許多產品仍處在價值鏈的中低端,部分關鍵技術環節仍然受制于人。要提高供給質量,更好滿足日益提升、日益豐富的需求,跟上居民消費升級步伐。

促進高質量的需求,要促進供需在更高水平實現平衡。我國已形成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人群,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內需市場十分廣闊,但是就業質量不高,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公共服務供給不足,養老、醫療、教育等給居民帶來的負擔還比較重。必須解決這些問題,釋放被抑制的需求,進而帶動供給端升級。

實現高質量的配置,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完善產權制度,理順價格機制,減少配置扭曲,打破資源由低效部門向高效部門配置的障礙,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實現高質量投入產出,就是要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扭轉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逐年下降的態勢;在人口紅利逐步消退的同時,進一步發揮人力資本紅利,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土地、礦產、能源資源的集約利用程度,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最終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推動經濟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

實現高質量的分配,就是要推動合理的初次分配和公平的再分配。初次分配環節,要逐步解決土地、資金等要素定價不合理的問題,促進各種要素按照市場價值參與分配,促進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再分配環節,要發揮好稅收的調節作用,精準脫貧等措施的兜底作用,注意調節存量財富差距過大的問題,形成高收入有調節、中等收入有提升、低收入有保障的局面,提高社會流動性,避免形成階層固化。

促進高質量的循環,就是要暢通供需匹配的渠道,暢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渠道,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要求,逐步緩解經濟運行當中存在的三大失衡——供給和需求的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確保經濟平穩可持續運行。

高質量發展是一場耐力賽,需要腳踏實地,打牢基礎,一步一個臺階。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過程注定不會一帆風順,我們必須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有序排除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效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沖擊,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和環境。

2018年是創造良好條件開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之年。總體判斷,2018年經濟運行有望延續增速穩、就業穩、物價穩、效益穩的“多穩”局面,繼續保持在中高增長平臺平穩運行,將為經濟工作重心更多轉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標簽: 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