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獨家連線 > 正文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作者: 青連斌 中共中央黨校科社部教授

微信圖片_20171021150847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體人民。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衡量、反映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標尺與準繩。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明確當前民生保障和改善各項工作的工作思路,是“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任務是“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工作目標則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對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等民生領域,提出了許多重大方針政策和重大舉措。

針對教育領域存在的教育不公平、優質教育資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問題,習近平同志強調“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此,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健全學生資助制度”。

針對就業狀況持續改善的同時存在的就業穩定性不強、就業質量不高,就業歧視和就業不公平等突出問題,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為此,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多方面的重大政策舉措:一是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二是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三是要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四是要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針對我國收入分配領域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不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不同步等突出問題,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為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舉措,主要有:第一,要鼓勵勤勞守法致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第二,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在經濟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必須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和勞動報酬的同步提高,否則,經濟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就會失去“為什么人”這一根本目標,也就背離了我們黨提出的共建共享理念和原則。當然,居民收入和勞動報酬的提高必須以經濟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為基礎,否則也就會成為無源之水,更不可持續。第三,政府要履行好再分配調節職能,努力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初次分配機制,堅持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并不能完全解決收入差距問題,政府必須承擔起再分配的調節職能,完善以稅收、財政轉移支付、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手段為主的再分配機制,縮小居民最終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同時,要鼓勵和支持慈善事業的發展,通過社會捐贈、扶貧濟困等手段,發揮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功能。

針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仍然存在網不夠密不夠嚴、城鄉區域分割以及部分困難群眾住房難等突出問題,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要求“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并提出了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一是要求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社會保障覆蓋率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當前,擴大參保覆蓋范圍的重點是小微型企業和廣大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人員和未參保的城鄉居民。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是實現基本社會保障覆蓋全民、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的重要舉措。二是強調盡快實現“全國統籌”“全國統一”“城鄉統籌”“城鄉統一”,即“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四個方面,是全面建成更公平、更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從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大舉措。三是再次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四是突出強調了“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和“加強殘疾康復服務”。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強調“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同以往幾次代表大會報告不同,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再次強調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等的同時,第一次鮮明地提出了“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等重大政策舉措和明確要求。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是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我國長期居于低生育水平國家的行列,育齡人口生育意愿低、婦女總和生育率低于人口正常更替水平,盡管我國已經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但許多符合條件的育齡人口并不愿意生育兩孩。生育兩個孩子的意愿低,其原因是復雜的,家庭養育子女的成本不斷加大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必須適時調整和完善同生育政策調整有關的育幼、教育、就業、收入分配、醫療衛生、養老、戶籍、住房、幫扶救助等相關政策,健全各項經濟社會政策之間的協調聯動機制,同時縮小城鄉、地區之間生育政策的差別,使育齡人口的總和生育率穩定在一個適度水平,在延緩人口老齡化的同時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更為有利的人口條件。

責編:董惠敏 / 李 懿

[責任編輯:趙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