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發源地、實踐地,三明的廣大干部群眾要把新思想學習得更深、悟得更透、貫徹得更徹底。我縣精準脫貧的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壓實責任,解決好“誰來扶”的問題。一是黨委政府主動擔責。成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強化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二是“兩張清單”明確職責。把精準扶貧工作作為“任務清單”“問責清單”下發給各鄉鎮和縣直部門,做到層層壓實責任、層層推動工作。三是全員幫扶一齊上陣。實行“縣領導掛鄉鎮、部門掛村、干部包戶”工作機制,做到幫扶全覆蓋。
第二,精準到人,解決好“怎么扶”的問題。一是抓增收送項目。根據貧困戶的立地條件和已有基礎,確保每個貧困戶有2個以上增收項目。二是抓就業送崗位。實施“家門口扶貧就業”工程,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脫貧。三是抓兜底送保障。對無勞動能力、無脫貧能力的貧困戶,加大政策性兜底力度。四是抓扶智送技術。設立鄉村教育扶貧基金,精準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子。實施培訓和技術幫扶,提升貧困戶就業技能。
第三,標本兼治,解決好“扶到位”的問題。主要采取五種模式:一是黨建引領型。實施黨組織帶創,推行“支部+企業”“支部+合作社”“支部+基地”等模式,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核心作用。二是特色產業帶動型。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扶貧資金1000萬元,重點扶持蓮業、種業等七大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村增收,讓貧困戶分享扶貧產業增值收益。三是經營主體和社會力量助推型。開展“百企幫百村”行動,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參與精準扶貧,開展“村企合作”。四是抱團發展融合型。整村推進增強“造血”功能,縣財政從2016年起每年安排4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貧困村發展農業、旅游、水電、光伏等可持續村財增收項目。五是小額信貸扶持型。推行農村普惠金融。
第四,精準監督,解決好“不出事”的問題。對照扶貧“六個精準”要求,實行“三必訪”(今年脫貧的要“常訪”;近年來已經脫貧的要“回訪”;特殊家庭的要“查訪”),“六必查”(扶貧責任分解落實必查、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準確性和貧困退出機制執行情況必查、扶貧措施制定和落實情況必查、掛鉤幫扶落實情況必查、扶貧項目和資金落實情況必查、扶貧工作廉潔自律情況必查),做到“3個100%”(貧困戶100%入戶核查、扶貧資金項目100%現場核查、脫貧數據100%核對)。
責編/楊鵬峰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