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醫療的快速發展,該領域獲得了投資界、創業者、居民、政府、學界等多方面的關注,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當前,互聯網醫療主要有在線醫療平臺和社區、在線醫療服務、移動醫療服務和醫療大數據分析等四種服務模式?;ヂ摼W醫療研究和行業發展在國家政策、醫療體制、商業模式、用戶群體等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未來,互聯網醫療研究可在互聯網醫療模式和政策、深層次社會影響、互聯網醫療的特殊性、醫療文本分析、多源醫療大數據分析等五個方向深入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 政策法規 商業模式 醫療大數據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4.005
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對醫療資源的需求日趨增長,然而我國又面臨著醫療資源緊缺的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數據顯示,全世界人均衛生支出為1058.5美元,而我國人均衛生支出僅為419.7美元,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如何有效地分配醫療資源(尤其是具有專業知識的醫生的服務)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社會問題。我國乃至全世界的醫療領域都面臨著醫療費用增加、醫療服務質量低、醫療資源短缺以及醫患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迫切期望利用新興信息技術緩解此類供需矛盾(倪明選等,2013)。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我國產生了各具特色的互聯網醫療服務,以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并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醫療保健的效率。國內主流的服務有以好大夫在線、39問醫生等為代表的在線咨詢服務,以39健康網等為代表的健康教育和信息平臺,以春雨醫生、平安好醫生等為代表的移動醫療平臺。業界對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比較看好,動脈網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6年上半年共有533家互聯網醫療企業誕生,獲得超過33億美元的投資。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用戶群體的增加,互聯網醫療行業也得到了國家政策的認可,2017年5月國家衛計委相繼發布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和《關于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的意見》,雖然該管理辦法和意見對行業進行了一定的規范和限制,但同時也為其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當前互聯網醫療的快速發展,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環境和數據支持。管理學、信息系統和醫療信息學等領域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探索,互聯網醫療成為當下研究的熱點之一。國內外學者對互聯網醫療的各個領域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為該行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議。但從目前來看,學界和業界還存在著巨大的鴻溝:一方面,業界尚未有效地將研究成果應用于解決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服務同質性、生命周期短、數據共享難、商業模式不成熟、社會影響不清晰等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界未能根據業界需求將學術研究和實踐問題相結合,形成業界學界的有效互動。本文將對當前互聯網醫療方面的研究前沿進行介紹,幫助業界對當前學術成果建立初步認知,然后結合行業發展遇到的問題,提出未來發展和研究可能的方向,以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穩定、快速的發展。
互聯網醫療的定義和形式
當前學界對互聯網醫療還未有較明確的定義,而是較寬泛地認為是互聯網相關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2015年8月,國家衛計委從“互聯網+醫療健康”的角度對其進行了定義,指以互聯網技術為載體,以包括通訊、云計算、物聯網、移動技術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為傳遞工具,與傳統的醫療健康服務相結合形成的一種新型醫療服務模式。研究指出互聯網醫療具有信息高度共享、便捷性、遠程可得性、依賴傳統醫療資源等方面的特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提升醫療資源使用效率(李梅,2015)?;ヂ摼W醫療的主要形式有在線醫療平臺和社區、在線醫療服務、移動醫療服務、醫療大數據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