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發展理念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
黨的十九大報告依據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人民生活需要層次和影響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斷,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重大理論創新。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發展理念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堅持新發展理念,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有利于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
新發展理念有利于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發展不平衡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生產力水平、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發展的不平衡,這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新發展理念蘊含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的取向和功能。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創新發展對于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中西部地區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只有通過科學技術、產業形態和管理模式創新,才有可能后來居上,贏得發展優勢,實現趕超式發展,以縮小和東部地區的發展差距。協調發展旨在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補齊發展短板,促進城鄉、區域、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協調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力求通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城鄉協調發展;通過不同地區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內陸和沿邊地區開放取得長足發展,但總體上還是對外開放的洼地,具有勞動力充裕、自然資源富集、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的優勢。通過實施開放發展,加大開放力度,在深化沿海開放的同時,推動內陸和沿邊地區從開放洼地變為開放高地,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有利于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共享發展的旨趣在于縮小不同群體生活水平、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的差距,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努力實現群體之間發展程度的平衡。因此,新發展理念的實施將從多方面促進發展不平衡問題的解決。
新發展理念有利于解決發展不充分問題。不平衡與不充分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大問題。一方面,發展不平衡主要是就結構來說的,發展不充分主要是就程度而言的,二者的側重點不同。另一方面,發展不平衡的原因包含發展不充分,發展不充分加劇了發展不平衡,二者密切聯系。新發展理念既有利于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有利于解決發展不充分問題。我國發展不充分問題主要表現在發展質量、創新能力、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方面。新發展理念蘊含解決發展不充分問題的取向和功能。創新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既有利于實現經濟發展動力由投資驅動、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也有利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實現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轉變,提升創新的程度和水平,解決我國發展質量不充分、創新能力不充分的問題。我國城鄉之所以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通過協調發展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有利于解決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發展不充分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各地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但污染防治攻堅戰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重要任務,解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不充分問題,只能走綠色發展道路。對外開放不充分也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問題,通過開放發展,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有利于拓展開放空間,解決我國開放不充分問題。社會保障不充分也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如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影響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水平,延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共享發展是解決社會保障不充分問題的發展理念,通過共享發展逐步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形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于提高社會保障的程度和水平。可以說,新發展理念的實施將從多方面促進發展不充分問題的解決。
新發展理念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社會主要矛盾是順應這一訴求而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推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歸根結底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體而言,通過創新發展,推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保證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有利于滿足人民在民主法治、文化消費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通過協調發展,在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同時,協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才能更好地滿足具有全面性、豐富性和增長性的人民需要。綠色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綠色發展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通過開放發展,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增進國家之間、企業之間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外交往需要。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通過共享發展,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公平正義的追求與保障,有利于滿足人民對公平正義日益增長的需要。因此,堅持新發展理念能從多方面回應人民的期待和向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發展理念盡管并非直接針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而提出的,但它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的,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具體體現,因而新發展理念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說,新發展理念是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發展理念,堅持新發展理念是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內在要求。
(作者:陳梓睿 彭璧玉,分別系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