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現代化、信息化、市場化浪潮共時性地影響著中國,從政治局成員到鄉鎮黨政各級官員均擔負著重大的責任,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及風險;他們是我國發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關鍵少數”。其中,中央政治局成員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省部領導干部是承上啟下的關鍵少數,縣委書記等則是少數關鍵,他們的精神狀態和工作成效對整個社會產生著廣泛的影響。領導干部的行動力取決于他們對變化的世界的認知,對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方式的理解與執行,取決于他們所處的政治文化環境及個人理性選擇。
基層干部應具有高等教育背景及較豐富的實踐經驗
目前,我國的公務員一般都接受過完備的國民教育,有良好的教育背景。1994年,人事部下發《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定》開始實行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公務員逢進必考。我們曾對2015年中央組織部授予的102名優秀縣委書記和145名普通縣委書記(每省隨機挑選4-5人),進行了勝任力研究,統計表明在247名縣委書記中本科或是碩士研究生占比達90%以上,6%的書記有博士學位。與幾十年前我國的基層干部教育水平相比較,當代干部的文化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大多受過高等教育,基層干部對事物的感知力、判斷力和學習能力也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在規范化、制度化的干部培養體系中,干部的實踐經驗逐步豐富。基于247名縣委書記的研究樣本顯示,他們大多在進入公務員隊伍之前從事過各種職業,職業變動的跨度較大,經歷過15個不同工作崗位,有的甚至多達20個以上,從參加工作到走上縣委書記崗位平均需要18年左右的時間。與普通縣委書記相比,優秀縣委書記參加工作的時間普遍要更長,具有更為豐富的工作經驗,工作年限在20到40年之間,走上縣委書記崗位的平均年齡在45歲左右,最佳任職年齡是50歲,最佳成熟年齡為52歲,最佳工作年齡區間為45-55歲。
干部的學歷、實踐經驗等一系列數據表明,樣本中書記們的受教育現狀令人樂觀。但是反腐敗的數據也依然觸目驚心。據統計,黨的十八以來,立案審查省軍級以上黨員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43人,中央紀委委員9人。紀律處分廳局級干部8900余人,處分縣處級干部6.3萬余人,基層黨員干部27.8萬人;自2012年12月中央八項規定實施至2017年6月,全國累計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7萬多起,總計給予12萬多人黨紀處分。數十萬干部被查處,已難以從文化水平不高,認識能力差和實踐經驗缺乏諸角度去找原因,因此,需要從行為準則的構建、政治信仰的加固等方面入手,為基層干部提出更高標準。
構建良性政治生態和現代化的行為準則
人是環境和社會關系的產物;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可以影響環境,改革者、革命者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對社會進程有影響。如馬克思所說: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同時強調,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干部隊伍出現的問題,是社會環境、歷史傳統、風尚甚至制度的產物,是社會關系中各種要素對關鍵少數思想和行為的投射。
改革開放以來,從1978年到2016年,中國GDP年均增長9.6%,總增長超過3200%,財富如潮水般涌來。雖然有著飛速的經濟增長,但中國在社會文化和政治體制方面的變化相對平穩。中國有著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態,集中表現為“一個差序格局的社會,是由無數私人關系搭成的網絡”。掌握權力的關鍵少數干部往往處于一塊石頭丟到水面上所引發的漣暈的中心。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政治局的同志要“當政治上的明白人”,省部級干部“要守住底線”,縣委書記“帶頭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總書記對關鍵少數耳提面命,對各級、各部門中的“關鍵少數”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待。形式上,中國行政組織是科層結構,實質上相當一部分組織核心圈子中,難免會存在裙帶關系,團團伙伙,也容易滋生“鄉愿”,即看似忠厚實際沒有一點道德原則,只知道媚俗趨時的人。在舊時代拍馬奉承,趨炎附勢也是遭人唾棄的,孔子曰:鄉愿,德之賊也。孔子是溫良恭儉讓的君子,在整篇《論語》難以找到用詞如此重的話,可見“鄉愿”有悖于仁和禮。
實現中國社會的現代化、法治化,在社會組織結構及人際關系中,擯棄人身依附關系,擯棄“鄉愿”,實行政治文化生態的再造;在整個社會交往活動中實現與市場經濟相匹配的契約精神,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人與人之間具有互為對待給付關系,無人有超出契約的特權。違背契約者要受到制裁,受損害方將得到可用于彌補自己損失的救濟。缺乏整個社會在生產方式和政治文化的現代化,僅有“關鍵少數”的自我革命,也只能懷揣豐滿的理想,漸漸沉入世俗的、物質主義的大海之中。
堅定“關鍵少數”的政治信仰,提升自身文化修養
政治行為和沖動是人性與其環境接觸的產物。“關鍵少數”所處的政治文化生態環境只能是緩慢地發生變化,但他們所面臨的責任和重擔則就在眼前,時不我待。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新當選的中央委員提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要勇于自我革命,加強道德修養,這樣才可能完成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
對于各級領導干部而言,要在既有的環境和任務面前,學習優秀文化,修養性情。人性在古希臘等同于人的靈魂,依柏拉圖的分析,人的靈魂由理智、激情、欲望三部分組成,理智或理性是人靈魂中最高貴的部分,它起領導作用,并能夠產生理智、激情和欲望的相統一,這樣的人就是有節制的人。然而欲望是靈魂中最難以管控的部分,因此,必須受到理性有效的控制;激情如果服從理性,就能成為理性的助手,共同控制欲望。最善者和最正義者是最幸福的人,他最有王者氣質,最能自制。在現實中人往往靠理性和激情打敗不了欲望,那些貪污過千萬過億的大老虎,從理智上他們肯定知道,自己花不了那樣多的錢,但是還不收手。欲望是不能克制的,只能分散注意力來暫時忘掉欲望。克制是驚心動魄的心靈戰斗場面;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善,引向非功利性的審美活動,是一個自覺與不自覺的過程。興趣和多樣性、公益精神和手藝人對自己技能的喜悅,這些間接促進因素作為高級形式思維活動的動機對我們正日益變得重要,不僅為了社會的利益,而且也為了我們自己的心靈的美好。
世界變得日益豐富化,知識的碎片化,各類誘惑無處不在。對基層干部的培養需要涉及每一位普通公務員,為我國基層提供可靠的人才儲備。為此,可以通過引導公務員系統、準確地讀書:如馬克思、毛澤東、鄧小平等經典著作,深入體會理解黨指導思想的邏輯性和真理性,成為政治信仰堅定的人;系統學習中國及世界歷史,古今中外的各類典籍,讀好書,講良心,說實話,做好人,以自己的悟性和智力去解決人生面臨的復雜問題;不可用重復、單調、虛假的信息浸染受過高等教育的公務員,特別是“關鍵少數”,這些信息與現實的錯位長此以往,將令基層干部成為心口不一的兩面人。同時,需要賦予公職人員以職業的榮譽感,強調服務大眾是公職人員的本質和本職,也是其自我激勵和自我實現的渠道。
給公職人員一定的閑暇時間及個人活動的空間,使他們能培養積極向上的個人興趣,有時間沉浸于書法、繪畫、旅行、音樂、讀書、寫作等有益于提升文化修養及建立正確審美觀的活動之中,使其有時間與自己的家人相處,過正常人的生活,享受普通人的天倫之樂。從而擺脫或轉移欲望對自己的控制。通過幫助公職人員樹立及維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其最終成為自覺的人,自我發展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成為有益于社會發展進步的“關鍵少數”。
【本文作者分別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編:李 懿 / 董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