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做好四篇文章 推進縣域治理現代化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振興鄉村,使農業強大、農村美麗、農民富裕。縣域治理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居于重要的基礎地位,而縣域治理在空間上主要對應的是廣大農村地區。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因此,著力推進縣域治理現代化,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曾形象地指出,如果把國家比喻成一張網,縣就像這張網上的“紐結”。“紐結”松動,國家政局就會發生動蕩;“紐結”牢靠,國家政局就穩定。實踐證明,中央政令的貫徹落實、地方政策的制定執行、社會秩序的管理維護、百姓民生福祉的保障等等,都維系于良好的縣域治理。江西省大余縣牢牢把握縣域治理的特點和規律,做好“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弘揚傳統”和“創新發展”四篇文章,有力推進了縣域治理現代化。

經驗一:做好“上接天線”的大文章。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力落實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大余縣專門成立了鄉村振興黨政領導協調小組,向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動力,組織編制鄉村空間規劃指引,大力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有序推進鄉村地區組織、產業和空間“三整合”。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和土地流轉機制,建立農村資產運營管理公司,探索建立農地收儲和整治機構。向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動力,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經驗二:做好“下接地氣”的大文章。促進發展、服務民生。大余縣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縣域發展的根本目的。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努力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努力實現精準脫貧“五大轉變”,即由政府主導向政府引導與個人主體相結合轉變,由“輸血”扶貧向“造血”扶貧轉變,由短期扶貧向長短期扶貧相結合轉變,由“大水漫灌式”扶貧向“精準滴灌式”扶貧轉變,由單一扶貧向多元扶貧轉變。全縣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初的10.9%下降到2017年底的2.6%。

經驗三:做好弘揚紅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大文章。大余縣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區,是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主陣地和新四軍起源地之一。這里有毛主席主持召開的六縣黨的活動分子會議舊址,陳毅在此創作了氣壯山河的《梅嶺三章》。大余縣充分發掘和利用這些紅色資源,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老區人民的革命傳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余縣還有著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是中國理學發源地。大余縣充分發揚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開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和誠信店、孝心村、敬業組等創建活動,革除陋習,弘揚正氣,加強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建設環境美、道德美和風尚美的“三美”新農村。

經驗四:做好創新轉型發展的大文章。隨著鎢金礦資源的枯竭,“一礦獨大”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大余縣以創新為引領,加速鎢產業轉型升級,依托省級鎢及有色金屬深加工產業基地,推進鎢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化轉型。創新成果獲國家級、省級獎項眾多。同時,大余縣還加強業態創新,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大力推進“農業+文創+旅游+養生”等新模式新業態,形成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責任編輯:宋睿宸]
標簽: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