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縣在縣域治理過程中,注重將社會經濟各領域發展與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創新探索出的綠色減貧模式,為全國其他地方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有益經驗。
縣域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發展的成功典型。大余縣在110年鎢礦面臨資源面臨枯竭情況下,主動樹立“綠色崛起”發展新理念,開拓綠色發展和綠色產業的新路,成功實現了產業轉型升級新發展,不僅避免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衰敗經濟衰退導致的貧困,而且走上了從脫貧到快速致富的新路。
產業扶貧綠色化和綠色減貧產業化融合發展的脫貧典范。江西省大余縣結合綠色生態資源優勢,一方面積極探索產業扶貧的綠色化新路,通過打造“生態+鄉村旅游”、生態+公益性崗位”等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已成功打造旅游扶貧示范點28處,帶動800多戶貧困戶脫貧。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文化資源的優勢,積極開展和探索出了文化扶貧與致富的新路,將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等緊密結合,構建了多層次、多元化的大余文化扶貧新模式。全縣共打造了109個旅游扶貧產業基地,帶動貧困戶就業7990人,占總貧困人口的35%以上 。
非貧困縣脫貧致富的成功案例。大余縣有省級貧困村22個,建檔立卡扶貧對象7790戶24711人,盡管貧困程度不是很高,但在國家不斷加大幫扶力度并取得明顯成效時,出現了有些貧困村、貧困戶的經濟狀況、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等已經好于非貧困村和非貧困戶現象,并因此而出現了新矛盾和新沖突。而大余縣則在這方面樹立了樣板,即依靠自身力量,走產業轉型、綠色發展和綠色減貧的致富新路徑,真正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新理念和綠色減貧新思想。
責編/劉芋藝 美編/王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