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要求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鄉村政治生態與鄉村振興戰略息息相關,關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面對新時代、新征程,紹興市越城區作為城鄉一體化先行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以“黨建+”統領基層治理,以“富裕、美麗、和諧、文明”為目標,持續深化“整鄉推進、整區提升”工作,以風清氣正的鄉村政治生態促進鄉村振興,努力使廣大農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
一是抓實大黨建。鄉村治理繁瑣復雜,抓好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只有建立起科學高效的農村基層組織體系,鄉村治理才會有堅強的領導力量。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把各項黨建要求和任務統攬到一個平臺載體上,把抓黨建、強隊伍和促發展有機統一起來,集中力量抓機制、抓配套、抓建設。近期,我們全面開展以黨建星為首的“五星達標”爭創活動,不斷增強村支兩委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推動基層黨建、經濟建設、環境整治、治安維穩、鄉風文明等各項工作全線發力、協調推進,努力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越城樣板。
二是完善大治理。立足新時代農民政治參與的新訴求,以“網格化、標準化、信息化”為抓手,不斷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要完善村民自治運轉體系,保證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的決策權、村委會的執行權、監委會的監督權有機統一,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要構建信法守法行為體系,加強村民普法教育,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識,健全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體系,正確化解和處理農村各種糾紛矛盾,促進村民形成信法守法的行為習慣。要提升鄉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引導農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要深入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典型事跡,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
三是建設大花園。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抓實垃圾分類等關鍵小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浙江省提出了謀劃實施“大花園”的戰略部署,大力建設具有詩畫江南韻味的美麗城鄉。對于越城來說,城市要美,農村必須美,要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抓實以國家3A級景區為標準的建設工作,著力加強村莊建設規劃、強化生態環境治理、建立拆違建用機制,統籌安排村莊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充分挖掘村域特色、個性化亮點,加強分類指導,彰顯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并抓點成線、串珠成鏈,推動鄉村成線成片成景,打造美麗富強的現代化農村新社區。
四是落實大民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增強農民的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必須著眼于城鄉融合化、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把鄉村醫療、教育、衛生、就業等民生工程抓好、抓細、抓出成效。要打好“鄉情牌”“鄉愁牌”,調動各路人才“上山下鄉”投身鄉村振興積極性,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改革活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民宿經濟、物業經濟等新經濟業態,把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增加農村就業崗位,帶動農民干事創業,創造多元化的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五是促進大文明。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必須聚焦農村意識形態領域的突出問題,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輿論導向,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要實施“以文惠民”行動,以“標準化建、規劃化管、常態化用、內涵式育”為目標,大力推進文化禮堂、文化家園建設,免費開放公共文化設施,廣泛開展村民樂于參與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村規民約、鄉賢參事會、紅白理事會等方面作用,約束村民攀比炫富、鋪張浪費的行為,有效遏制歪風邪氣、群體性封建迷信活動,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村風。
【本文作者為中共紹興市越城區委書記】
責編:欒大鵬 / 董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