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并呼喚誠信文化。作為禮儀之邦,我國很早就把誠信作為基本的道德規范,居于精神統治地位的儒家將“信”作為仁學的“仁、義、禮、智、信”五端之一,要求全社會成員加以奉守,不僅把“信守諾言”作為君子的良好操守,也把“取信于民”作為國家統治的民本根基。在當代中國,誠信是立身之本、經商之道、為政之要,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堅持誠實信用這一保險經營的基本原則,既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存發展的前提,也是防范風險、穩健經營的根基
從保險經營的特點看,誠信是保險業的基石。保險公司所提供的商品并非有形的產品,而是對可保風險提供保險保障的承諾。一方面,保險經營從產品設計到承保理賠各個環節都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另一方面,保險標的也具有廣泛性和復雜性的特點,風險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保險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從保險市場的現狀看,誠信是保險業的生命。我國保險業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近年來,隨著保險從業隊伍快速擴大,保險經營、服務誠信缺失現象時有發生,理賠難、銷售誤導等不誠信問題反映增多,損害了保險業的社會形象。只有不斷加大誠信建設力度,打造更多誠信經營的團隊,涌現眾多誠信經營的從業人員,讓具有無形價值的保險服務普惠社會大眾,才是保險業長久健康發展之本。
從行業的發展趨勢看,誠信是競爭取勝的關鍵。國內保險市場的開放帶來國際化的大競爭,發達國家的保險企業之所以能夠在競爭中生存壯大,最大的財富就是建立了可靠的誠信形象。我國民族保險業要與他們同臺競技,就必須從行業興衰成敗的高度對待誠信,誠信為本,內化于心,把誠信作為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快速發展的關鍵。
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加強誠信文化熏陶,著力解決銷售誤導、理賠難等突出問題
誠信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興之所至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如何堅持不懈地推進行業誠信建設,使保險業成為國家和人民可信賴、可托付的重要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作出應有貢獻,我們認為,就是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加強誠信文化熏陶,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加快推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培育誠信市場環境,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發揮好保險的長期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充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險需求,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切實加強保險從業人員誠信教育,努力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守信得益、失信吃虧的氛圍,引導從業人員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和工作生活習慣,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在全行業形成履約踐諾、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近年來,我們先后在河南省系統開展了以“規范經營、誠信服務”“誠信我為先”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國壽相伴、誠信服務”誠信建設宣傳月活動、萬人誠信宣言活動,把誠信教育貫穿到員工和銷售人員的日常教育中,使“用心經營、誠信服務”的文化理念內化為全員的自覺意識、價值判斷標準和行動準則,并最終外化為一種自覺的行動。
要把誠實信用原則貫穿到保險產品宣傳銷售、理賠服務的全過程,真誠地向客戶介紹保險產品,如實宣傳金融保險法律法規、公司簡介和各類保險條款,讓客戶買得清楚、買得明白;真誠地做好理賠服務,把理賠服務當作贏得客戶和市場的契機,不斷創新和完善服務措施,實行一站式、個性化服務,做到快速、準確、合理,對事實清、金額小的賠案現場給付,對金額高、影響大的賠案,特事特辦理賠上門,在保險消費者中樹立誠信的良好形象。近年來,我們始終把“讓客戶放心、令客戶滿意”作為目標追求,提出了牢固樹立“五種服務意識”的服務理念,把客戶滿意度作為衡量經營行為誠信度的重要標準,緊緊圍繞“提服務、促轉型、塑文化”三大核心主題,大力開展河南省系統“3·15”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活動,積極開展柜面服務升級創星和理賠滿意度回訪工作,激勵員工和銷售人員努力提升服務水平,使客戶真正感受到保險服務的溫度、厚度和誠信度。
加快推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培育誠信市場環境,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在2017年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金融法治體系”。要定期開展保險消費者滿意度測評,科學、客觀、公正測評保險機構信用狀況;加快構建行業統一的信用信息征集、評估管理制度,公開快捷的誠信信息查詢和使用制度,對保險機構、保險銷售人員、管理人員、客戶服務人員誠信的檢查監督制度。近年來,我們成立了誠信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建立了風險預警體系和個人代理人信用品質等級管理制度,建立了包括信用等級、信用記錄等在內的保險從業人員信用檔案,為加強公司誠信建設,促進河南省系統誠信經營、規范發展提供了體制和機制保障。
目前,我國境內營業的保險機構多達200余家。每家公司的誠信小環境,構成保險行業的誠信大環境。各家保險機構都應把誠實信用原則貫穿到保險同業競爭的全過程,在業務宣傳上,既要實事求是地宣傳自己,又不損害和貶低別人;在業務發展上,通過強大的實力、良好的信譽、優質的產品和誠信的服務留住客戶,而不是陷入降低費率、提高返還的惡性循環,自覺與同業公司攜起手來,共同營造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保障行業誠信風尚盡快形成。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誠信合規拓展業務,向社會鄭重做出了八項服務承諾,持續開展行業作風評議活動,通過開通“行風評議服務熱線”,設立舉報信箱、舉報電話,聘任服務質量社會監督員、走進電臺政風行風熱線解答群眾問題等舉措,主動接受社會與客戶的監督,自覺維護市場秩序和行業形象,以誠信和規范贏得市場。
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作為現代社會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改進公共服務的有效工具,保險企業從成立之日起,即被賦予了廣泛的社會責任。保險企業在發揮行業優勢的同時,將商業性與公益性有機結合,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對于提升和改善行業聲譽和形象,推動現代保險業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們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使國有企業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要求,勇擔社會責任,不斷深化與地方政府的戰略合作,創新“保險+銀行+電商”的金融服務新模式,主動服務和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打造“15分鐘保險服務圈”,在基本醫療、大病保險業務經辦服務中實行“零費用、零利潤”、實現了“零投訴”,形成了中國人壽助力醫改的“河南模式”;在精準扶貧中,我們為貧困人口搭建起抵御風險的“五道防線”,著力從根本上解決因病返貧、因意外返貧、因殘致貧等問題,為河南省12000余名省派駐村“第一書記”辦理高額保險保障,消除了扶貧干部的后顧之憂。
保險秉誠為基,以信而立,因責而重。作為中國人壽駐豫分支機構,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堅持“用心經營、誠信服務”的文化理念,致力于不斷加強誠信建設,努力提升服務水平,使以誠信文化為核心的“高品質”服務成為全體從業人員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講政治、顧大局、重誠信、負責任,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讓保險業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凝聚國壽力量、貢獻國壽智慧、展示國壽形象!
責編/肖晗題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