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科技進步會產生什么樣的新問題

核心提示: 科技進步歷來都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技術進步本來就是用來解放人類勞動、解放生產力的。但是,對于如何應對當今技術進步對生產力帶來的新變化,以及如何調整現有的生產關系與其相適應,實踐經驗還不豐富,關于技術革命的理論深入研究依然任重道遠。

【摘要】科技進步歷來都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技術進步本來就是用來解放人類勞動、解放生產力的。但是,對于如何應對當今技術進步對生產力帶來的新變化,以及如何調整現有的生產關系與其相適應,實踐經驗還不豐富,關于技術革命的理論深入研究依然任重道遠。

【關鍵詞】科技進步  人工智能  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C39    【文獻標識碼】A

面對新的科技進步帶來的沖擊,應當持積極歡迎和包容態度

進入21世紀以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創新,正在快速而又深刻地改造著當今全球世界和中國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改變波及大到世界格局,小到個人生活。這種改變首先體現在社會生產力領域。僅以人工智能為例,機器人正在替代人腦和肢體勞動,職能助理正在重新改變辦公室職能分工方式,自動駕駛正在催生新的能源使用與交通方式,機器翻譯正在翻越民族語言交流的跨欄而使得交流更為便捷高效,如此,等等。而且,這些發生在社會生產力方面的變化,已經開始推進到社會生產關系領域,促其改變、調整與適應。由此,這些科技進步催生出來了一些新興商業模式,如跨境電商、共享單車、滴滴出行、智慧社區、支付寶、智慧金融等。這些生產關系領域的變化是深刻的,沖擊力也是巨大的。只是這些變化暫時還是分散的,比較碎片化,尚未匯聚成強大的力量創建與過去不同的經濟體,比如共享經濟體。

由于這些技術進步是在朝著完善人類理性的方向突進,由不可知向可知的經濟世界前行。客觀上說,面對新的科技進步帶來的巨大社會經濟沖擊,我們首先應當持積極歡迎和包容態度,應當擁抱當代的科技進步,關注這種進步對社會生產關系產生的影響,并順勢而為,對阻礙這種進步的生產關系作出必要的改革,推動社會經濟進一步向前發展。

科技進步是解決當代社會經濟問題的鑰匙,在解決當下問題的同時,又催生出新的問題,并進一步尋求新的技術突破。最典型的例子是化石能源技術的百年開發和使用,但與之相伴的是這些能源技術對生態環境造成日趨嚴重的污染破壞,從而使得整個人類社會不得不尋求非化石能源技術或清潔能源技術開發以求替代。這是科技進步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辯證邏輯。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正面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我們所需要關注的是:在新的科技革命進程中,還有哪些技術進步沒有解決的問題?新技術推廣使用之后又產生了什么樣的新問題?

數據挖掘和大數據分析有助于決策進一步完善,但是依然代替不了決策

經濟理論承認信息的不對稱現象普遍存在,而這常常是困擾經濟決策準確性的難題之一。隨著大數據時代的降臨,改變了對信息不對稱性的看法。借助大數據,可以更廣泛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現象,但是在現象與本質之間要建立聯系,僅僅依靠大數據是不夠的,這需要更多的邏輯知識和分析工具。經濟決策是一個復雜的主觀見之于客觀的過程,大數據為完善經濟決策提供了基礎,減少了信息不對稱性,但是依然代替不了決策。尤其是在不加約束的條件之下,將決策交給大數據去完成是危險的。

同時,大數據與計算技術結合而形成的人工智能,對于模擬和預測經濟行為有明顯改進,但是不可能完全替代經濟行為自身。21世紀發生的最體現人工智能的劃時代事件的是,國際象棋比賽人機大戰,機器人戰勝了當今國際象棋頭號大師。的確,在許多微觀領域,人工智能的卓越表現已經屢屢令人稱奇,可以替代人類勞動,甚至比人類勞動干得更為出色。

然而,令人擔憂的也是這點:人類自己的勞動由機械系統和計算系統替代之后,人類還能不能掌控后續行動?人腦無與倫比的創造性想象力和智慧還有沒有?回答這樣的問題不是經濟學或其他社會科學所能夠做到,要解釋清楚的可能是各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共同努力。目前所看到的人工智能,絕大多數是在復制已有的人類事件和數據,并將這些事件和數據做到邏輯化和模型化。目前看,人工智能將會被繼續深度挖掘,運用將會越來越廣泛,進入家庭進入商店進入企業,甚至進入政府機構,但是成功的希望大概集中在微觀領域。在宏觀領域,依靠人工智能做預測未來明顯是有困難的。

互聯網技術強化了經濟虛擬化趨勢

產生在物理技術原理之上的實體經濟,曾經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但是在資本力量驅動之下,貨幣深化或金融深化已經催生出虛擬經濟。如今互聯網技術創造了完全虛擬化的數字經濟世界。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互聯網技術與實體經濟的結合,推進了物聯網、跨境電商、工業4.0等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互動發展,進一步提升了經濟運行的效率。

互聯網技術與金融的結合,催生出支付寶等互聯網金融經濟,然而在其中也催生了一種風險度極高的虛擬貨幣的出現。本來貨幣從稀缺的和貴重的金屬轉向僅僅具有象征符號的紙幣,已經在向虛擬貨幣靠攏,但是紙幣至少還有印刷發行人和一定的實物做對應。而到了數字貨幣,發幣人隱身了,對應的實物統統不見了,剩下的只有依據算法而形成的價值數碼。這種建立在沒有任何價值抵押物基礎之上的數字貨幣,已經看不到充當交換媒介的一般等價物價值,交易人是虛擬的,交易價格是虛擬的,交易貨幣是虛擬的,整個交易行為也可能是虛擬的,經濟已經虛擬化到如此地步,的確讓人匪夷所思。

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傳統產業的就業崗位大量減少,對短期內實現充分就業帶來巨大壓力

技術的每一次進步,總是在替代人工勞動,將人類從繁瑣、單調、重復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從根本上講,這是提升生產率的必由之路,在人口老齡化時代更顯必要。然而,在短期內,這種人工替代卻會造成就業摩擦,導致就業崗位減少。

歷次新技術的出現都促進了產業革命,隨之出現了結構性失業與轉崗問題。轉崗培訓和提升人工素質當然也是化解產業革命帶來結構性失業問題的必經之路,經濟學也給出了相應途徑和政策建議。然而面對智能機器人的大量涌現,不僅一般勞動崗位在減少,而且高級熟練勞動崗位也在減少。

同時,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隱私和權益保障以及國家信息安全依然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首先要承認,現代社會生活構建起了一種尊重個人權益的文明秩序。這個秩序保障了個人享有的基本權益并獲得尊重,與大數據技術相關的是個人隱私權益保障。在互聯網上如果想要進行“人肉搜索”,是很容易辦到的事情,大數據技術為信息收集提供了便利條件。然而,如果不對大數據的采集和使用作出制度性規定,個人隱私權益非常容易受到傷害。不是所有的信息都需要無保留的公開,公開到什么地步,什么時候,都需要給予法律的、制度性的限制。否則,人們生活沒有安全感,國家安全也會受到信息泄密威脅。大數據技術會給個人攻擊和迫害帶來便利,也會對國家安全造成致命傷害。

總之,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是指物質技術手段方面的進步,屬于社會生產力領域生產工具的歷史性改進。這需要現實的社會生產關系與其適應并作出調整。這種調整和適應,自然要向著促進社會生產力向前發展的方向努力,而不是倒退。但是也要防止技術進步對人類勞動的異化現象出現,這種異化就是人類勞動被自身的勞動成果所奴役。技術進步本來是用來解放人類勞動,解放生產力的。但是人類被自己發明的技術所束縛和奴役,這種技術進步還值得歡迎嗎?對于如何應對當今技術進步對生產力帶來的新變化,以及如何調整現有的生產關系與其相適應,實踐經驗還不豐富,許多新變化新發明還在進行中,理論上無法按照既有的現成結論予以解讀。關于技術革命的理論深入研究依然任重道遠。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阿爾法狗”零封柯潔人工智能將怎樣滲入你的生活?》,人民網,2017年5月27日。

責編/高驪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渴]
標簽: 進步   問題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