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構建美國基礎設施換液化天然氣項目。2017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結束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會晤后,經停阿拉斯加州時與沃克州長舉行了會談,雙方對進一步加深中國與阿拉斯加在能源和經貿等領域的合作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阿拉斯加州是美國主要的油氣生產基地,1968年阿拉斯加北坡發現豐富的油氣資源,235萬億立方英尺資源儲量,35萬億立方英尺已探明及可開采天然氣,是世界上已發現的二十大天然氣田之一。1977年以來,累計生產原油超過170億桶,1989年最高產量為200萬桶原油/天,目前日產50萬桶原油/天。
阿拉斯加是全球最早出口液化天然氣的地區,1969年首次向亞洲出口液化天然氣,具有45年的穩定出口歷史,歷史上從未違約,目前日產天然氣83億立方英尺,隨著上游基礎設施及大規模生產設施的完善,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所需要重新注入的天然氣較少,阿拉斯加州政府已批準天然氣對外銷售。州政府計劃建設上游天然氣田的處理設施、一條1300公里天然氣輸氣管道、天然氣液化工廠及碼頭,項目預計總投資430億美元。此項目也是2017年11月特朗普總統訪華期間,在兩國元首親自見證下簽署的2535億美元經貿合作項目之一。
阿拉斯加天然氣開發公司是州政府下屬的國有投資平臺,被授權加快運營、融資和建設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出口項目。2016年底,阿拉斯加天然氣開發公司接手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開發項目,負責融資結構,并與上游投資商英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合作,開展項目的前端工程設計工作。目前項目前期工作已大部分完成,累計投入資金6億美元。計劃2017年取得工程許可批準,2018年完成最后審批和投資決策,2019年啟動建設,預計2023年左右可以實現首船發運。
阿拉斯加是北美臨近亞洲最近的能源出口地區,能夠提供安全可靠、價格穩定、距離近的能源保障,能源價格優于美國墨西哥灣價格。項目預計總投資430億美元,資本金出資約110億美元,配套融資320億美元,項目投資收益穩定且可靠。
中國參與美國基建的優勢。美國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目標宏大,但在實施中面臨一些問題,雖然表面上突出的是資金不足問題,但實質上是體制問題。美國聯邦、州和地方等各級政府財政赤字壓力較大,公共資金無法對基礎設施建設大量投入。除此之外,美國在建筑機械設備、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勞動力方面準備不足,也不利于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美國急需私人資本和外國投資進入該領域,這為中國企業提供了難得的參與機會。作為美國最重要的經貿伙伴之一,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并具有豐富的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和成本優勢,同其他國家相比處于相對有利位勢,能夠參與美國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并從中獲益。
中國鐵路、公路與橋梁等方面的優勢。目前,中國在不斷地刷新公路、鐵路、橋梁等方面的世界記錄,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建設尤其引人注目。第一,鐵路方面。2016年鐵路將投資8000億,高鐵里程居世界第一,2016年達到2.3萬公里,占全球60%。第二,公路方面。據統計,截至2016年12月,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已突破13萬公里,高居世界第一(美國約10萬公里)。第三,橋梁方面。目前,中國公路橋梁總數接近100萬座,鐵路橋梁總數已超過20多萬座,已成為世界第一橋梁大國。同時中國在建設和經營方面,也具有優勢。
中美基建合作的重點領域。(一)交通基礎設施。2013~2030年美國運輸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為2.9萬億美元,年均1630億美元,其中60%以上的資金將用于高速公路和橋梁項目。近期,中國企業參與美國基建的重大突破口可能是東北部和西部的高鐵項目,以及鐵路提速、高速公路改造項目。中國企業具備建設和管理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港口和市政交通系統的豐富經驗,應積極參與該領域項目。
(二)能源基礎設施。根據美國全國商會預測,2013~2030年美國能源基建投資需4.6萬億美元,年均投資2580億美元。其中,石油和天然氣占60%(2.8萬億美元),電力占37%(1.7萬億美元),生物燃料占2%(980億美元)。美國能源供應格局和環保政策的變化還帶來了其他一些潛在需求,例如建造新的LNG(液化天然氣)和原煤出口終端、燃煤電廠的更新改造等,也將成為潛在市場。
(三)市政水務基礎設施。市政水務基礎設施指飲用水供應和廢水處理,2013~2030年相關領域的總投資為6080億美元,其中55%為飲用水,45%為廢水處理。由于氣候變化和環保政策的影響,估計該領域的投資需求可能存在較大上升空間。中國企業在該領域的國際競爭力較弱,目前,美國公共供水系統的主要運營商多為法國和德國企業,中國企業可抱著學習的態度參與到美國相關項目中,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服務國內發展。
(四)顛覆性創新技術。當前,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真正問題在于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能否發揮引領作用,加大市場開放力度,繼續推行結構化改革,從而形成一個更加平衡、更加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對于此,顛覆性創新技術是關鍵。如何引領中國顛覆性創新技術更好地為市場和參與美國基建服務,使其真正成為推動中美關系和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政府應該成為制度的供給者,在科技規劃、戰略和政策制定、平臺打造、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作用,解決這些顛覆性技術在市場推廣中面臨的失靈問題。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