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專題 > 正文

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央明確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就如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這個話題,本報記者采訪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

產業興旺是重點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曲靖市委副書記、市長董保同認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曲靖將在三個方面著力實現產業興旺。一是堅決打好綠色食品這張牌,著力在質量興農上求突破。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完善農業標準體系,加快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打造特色農產品綠色發展示范基地。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康養、體育等深度融合。二是抓住國內農業龍頭企業在云南布局的難得機遇,著力在現代農業組織體系上求突破。力爭每個重點產業引進一戶國內排名前5名的現代大型企業集團,注重培育和扶持本土農業“小巨人”企業,積極引導鼓勵普通農戶、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實現有機銜接。三是大力推動全產業鏈發展,著力在提高農產品深加工能力上求突破。

生態宜居是關鍵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荊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兵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重要任務、生態振興是重要途徑,必須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針對如何做到生態宜居,孫兵代表提出了五點建議:一是堅持整飭之美和自然之美齊具。科學編制美麗鄉村規劃,高標準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同時,不搞大拆大建,注重保留村莊原始風貌和山水脈絡。二是堅持形態之美與神韻之美共生。強力推進廁所革命、精準滅荒、鄉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生態工程,大力實施農村環境治理行動計劃,探索生態化、無動力或微動力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客店模式”,建設農作物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園和土壤修復產業園,重構青山綠水畫卷。三是堅持鄉土之美與現代之美兼修。四是堅持共性之美與個性之美并重。加快鄉村振興示范帶和特色小鎮建設,既堅持整體聯動、全域推進,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做到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真正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鄉風文明是保障

全國政協常委、民盟海南省主委、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康耀紅認為,鄉風文明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命脈。鄉風文明作為反映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的主要標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被確定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我們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一方面,我們要加強政策宣傳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我們要大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積極圍繞勤勞致富、維護公益、重禮守信、遵紀守法等內容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引導農民群眾建立鄉規民約,培育文明家風,擯棄封建迷信、鋪張浪費、厚葬薄養、吸毒賭博、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形成勤儉節約、尊老愛幼、誠實守信、愛護環境、熱愛國家的良好風尚。

治理有效是基礎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北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全告訴記者,“要實現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最重要的還是解決人的問題”。在王全看來,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而要實現治理有效,最要緊的就是實現人才下鄉。鄉村振興需要大量人才,而目前農村大部分青壯年人才都到城市發展了,農村干部存在年齡偏大、知識相對陳舊的問題,這就需要出臺更有力度的政策措施,引導和鼓勵優秀機關干部到農村任職掛職。與此同時,還要加強鄉村治理,服務好村民、教育好村民、管理好村民。

生活富裕是根本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委書記徐文光認為,鄉村振興,歸根結底就是要讓百姓富、生態美,通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以生態促轉型,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幸福產業,數字經濟智慧產業“兩個大產業”,讓美麗更智慧,讓智慧更美麗,實現傳統產業彎道超車、新興產業換道超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最大限度釋放生態紅利。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衢州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民增收的措施:著力培育農民增收新動能,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力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系統推進產業開發、創業就業、結對幫扶、社會救助、健康保險、光伏扶貧六大工程;制定出臺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三年行動計劃及配套政策,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物業經濟、美麗經濟、特色經濟、合作經濟等多條腿走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全面實施金屋頂光伏富民工程,在農村安裝屋頂光伏,促進農民增收;大規模開展農民素質培訓,重點打造保姆、月嫂等區域品牌,進一步提升農民務工收入。衢州堅持以更高的標準優化人居環境,把農村作為一個大景區、大花園來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把“點上美”和“面上美”統一起來,變“盆景”為“風景”,實現鄉村的山更綠、水更清、地更凈,百姓更幸福。

[責任編輯:銀冰瑤]
標簽: 新時代   “三農”工作   產業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