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一步增進黨群關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無疑是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各項事業發展成敗順滯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各級黨政機關深化關于黨風建設以及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積極發揮各類新媒體的傳播和導向作用,將增進黨群關系的規劃要求努力貫徹落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高民眾滿意度,使黨勤政為民的良好形象在民眾心中牢固樹立。
【關鍵詞】新媒體 中國共產黨 黨群關系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與紙質書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備突出的技術優勢。其信息的覆蓋面、傳播效率、精準度、影響力等,均較傳統媒體工具有顯著的提升。這不僅有利于民眾及時而準確地了解黨的最新的理論成果與政策規章,確保民眾能夠正確解讀黨的目標、方針、路線、政策,而且也有利于黨便捷地傾聽民眾呼聲,從而更能貼近時代特征與民眾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增進黨群關系。毋庸置疑,黨群關系的好壞,直接關乎我黨執政地位能否更為牢固、長久,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得到貫徹落實,還關乎我國社會能否保持長治久安。所以,各級黨政機關應當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效能,積極利用新媒體,重點圍繞黨的宣傳工作、黨風建設以及反腐倡廉等進行突破,借以形成良性的輿論導向與社會氛圍,切實增進黨群關系。
高效利用新媒體進行信息傳播,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了解度和支持度,推動黨的理論的不斷創新
我們黨所制定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能否順利宣傳和落實,直接關系到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生等領域能否順利發展。而政策的貫徹、規章制度的遵守,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接納與擁護。借助新媒體信息傳播的迅捷性,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于黨的各類政策、規章制度的深入了解,從而有助于黨和國家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順利貫徹和執行。
作為確保我國社會穩定、事業發展的核心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所制定的各類政策和規章制度,無疑是直接影響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生等領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政策的貫徹、規章制度的遵守,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接納與推動。網絡化、傳媒化社會的全面建立,改變了信息傳播的原有形態,使得追求高效率、高品質的發展體驗成為當前民眾的主流需求。黨的宣傳活動作為直接向民眾展示黨的執政理念、發展規劃以及管理制度的傳播載體,更加應當突出信息傳輸的時效性、質量。所以,隨著數字化電子書刊、互聯網傳媒以及移動資訊推送平臺等新媒體的應用,民眾不必再依賴報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而是能夠突破時間、空間的物理限制,隨時查閱、保存以及傳播各類黨建信息,及時了解到黨的發展動態。這就極大地提高了黨的聲音傳播的覆蓋面與輻射力,也能對不同地域的民眾產生更為廣泛、深遠的影響。
持續創新發展理論、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確保黨能夠保持先進性的核心要義之一。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唯物主義動態發展觀,強調發展觀念要與時俱進、勇于革新,要以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為各項工作開展的立足點、出發點。新媒體傳遞聲像文字等信息齊全而準確,又可便利地進行互動,利用新媒體能夠提升人民群眾對于黨的認同、接納及擁護,為黨提供強勁而持久的精神驅動力,有效凝聚全民協同、互利雙贏的意識,營造崇尚科學、講求理性以及勇于創新的社會氛圍,從而推動全黨發展理論的不斷創新、各項制度的逐步完善。
新媒體在增進黨群關系中的突出優勢
新媒體豐富黨建工作的推進形式,確保民眾解讀黨的各類政策的精確性。新媒體的快速流行,在給予民眾生活便利的同時,也拓寬了黨建工作的宣傳、推廣渠道,促使其更能對接時下民眾要求快速獲取、傳播信息的實際需求。特別是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時政論壇等新式媒介,黨能夠以圖文、音畫等動靜結合的展現形態,令民眾產生充分的熟悉感、親和感。同時,借助在線交流、主題討論、專家解讀等溝通方式,在充分調動民眾關注黨建活動積極性的同時,營造活躍、積極的交流氛圍,引導民眾去正確解讀我黨制定、推行的各類政策,產生良好的輿論效應。
新媒體推動黨傾聽和尊重民心民意,為民眾提供更為有效的利益訴求表達途徑。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傾聽和尊重民心民意,是黨的執政宗旨與施政目標,也是衡量黨的工作實際效果的關鍵參照,更是影響民眾對黨的認同度的重要因素。而民眾發展訴求的差異化、多樣化,則要求各級黨政機關應當重新審視當前黨的各項工作,將保障民眾各項基本權益、合理引導民眾進行建言表達等作為重點。在電子數字化傳媒、網絡平臺等新媒體的輔助之下,提高黨的領導和管理的訊捷性、突出人性化,鼓勵民眾利用新媒體參與到相關黨建政務的主題討論之中、積極發表自身意見,學習相應的維權知識,能夠凝聚基層民心、民意,促使社會大眾更加支持、擁護黨的各項政策與制度。
借力新媒體增進黨群關系的策略
借力新媒體改善宣傳工作,樹立黨的良好形象。各級黨政機關組織、宣傳部門應集中發揮自身的統籌、管理職能,積極利用新媒體這一當前流行度、影響力最大的媒介,逐步調整現有的傳播理念與運作方式。以全面展示黨的組織、制度的先進性,傳承黨的優良傳統、發展理念,以及踐行為人民服務、謀福利的宗旨為重點,促使全體黨員逐步強化自身清正奉公、和諧無私的公仆意識,勉勵其投入工作、學習、生活,充分釋放精神文化感染力與驅動力,深化社會大眾對于黨的形象的認識,進一步保持、加強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
借力新媒體加強和完善黨的監督及責任制,樹立優良工作作風。要靈活借助互聯網媒體、微媒體,加快在各級黨政機關內部進行監督責任制、權力清單問責制的落實,從思想認識上確保黨政人員嚴于律己、依法辦事。此外,也要利用新媒體進行黨風成果的宣傳,全面展示黨對法治、反腐、民生的高度重視與切實努力,充分增進民眾對于黨的文化內涵、管理制度的理性認識。要努力在嚴格依照黨的章程、法規,堅持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基礎之上,逐步建立以新媒體為傳播主體的黨風建設管理機制。
加強新媒體與黨的工作協同,提升黨的聲音傳播的時效性。可以通過研討會、報告會以及交流會等多樣化的形式,引導各級黨政機關深入、全面地了解新媒體在當今時代的傳播價值,并結合黨建工作的階段實際與發展需求,明確以新媒體輔助黨的聲音傳播、落實的工作重點。逐步加強電子化、數字化、網絡化辦公工具與模式的應用,對接時下民眾主流的需求,細化官方論壇、微博、微信的部署與操作流程,確保民眾能夠及時、便捷地獲取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各類制度、各項政策的信息,形成準確、全面的認知。
打造建言與監督平臺、開展線下交流互動,凝聚共識。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官方社區論壇等互聯網媒體,導入公開、公正、健康的在線建言與監督機制,鼓勵民眾圍繞黨的形象塑造、政策落實效果以及民生建設完善等議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同時,以互聯網、數字化媒體為動態溝通平臺,開展同步的線下交流、實踐活動,深入探討黨在推動反腐倡廉、加快社會保障改革、提升民眾福祉等方面的努力,促使其產生強烈的自豪感、自信心以及歸屬感,并主動向其他民眾傳播、講解黨的惠民政策,使得齊心協力推動黨政穩步改革、構建和諧有序社會、打造干凈美麗環境成為全民共識。
(作者分別為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鞏章義:《推進政黨文化建設的思考》,《人民論壇》,2011年第2期。
責編/谷漩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