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圖源:今日中國)
“亞洲之心”,博鰲小鎮,在這個春天再次迎來全球風云人物的聚首,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4月8日—11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將在風光秀麗的海南拉開帷幕,亞洲乃至全世界將進入一年一度的“博鰲時間”。
海外網推出“2018博鰲觀察”系列解讀,解讀論壇傳遞出的信號,講述中國乃至亞洲發展故事。
------------------------------
作為2018年中國主場外交的開篇之作,博鰲亞洲論壇將于4月8日在海南拉開帷幕。本次年會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圍繞全球化、開放、創新和改革等四個方面展開深入討論。在美國特朗普政府鼓吹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卷起逆全球化之風的關鍵時刻,中國頂風前行,高揚全球化旗幟,釋放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新信號,致力推動亞洲一體化。博鰲亞洲論壇恰如一股強勁春風,為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的復蘇和增長注入博鰲智慧,成為引領全球化和亞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博鰲力量。
世界經濟發展經驗表明,以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代表的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世界貿易的快速發展不僅促進了全球財富增長和就業機會增加,更使數億人擺脫了貧困,奔向“小康”。可以說,參與全球化的國家和地區大都從全球化進程中收益。因此,對外開放是全球發展的主旋律,只有堅定不移地打開開放大門,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全球化發展,才能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繁榮。
然而,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由于世界經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致使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和投資增長低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之風此起彼伏。近日,美國對中國揮舞“232調查”和“301調查”大棒,對中國額外征收關稅高額關稅的做法,正是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泛濫的具體體現。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出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現象,不僅中美兩國經濟會“兩敗俱傷”,也會影響來之不易的世界經濟復蘇勢頭,甚至可能將世界經濟再度拖入低增長的泥潭。在這關鍵時刻,亞洲和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開放、聯動,需要包容、平衡,更需要中國以負責任的大國情懷,引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并向世界展現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讓世界看到中國不斷開放的機遇,增強對全球化的信心。從這個意義上說,博鰲論壇的開幕正當其時。
作為亞洲地區的“達沃斯”,博鰲論壇的宗旨就是要在亞洲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地區合作與對話,以推動亞洲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促進亞洲地區的開放和聯動發展。此次論壇把“開放的亞洲”作為一個重要的板塊,并將推出《亞洲經濟一體化》、《新興經濟體報告》和《亞洲競爭力報告》等三份學術報告,圍繞促進亞洲共同發展建言獻策,目的就是希望在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涌動的背景下,加強和擴大亞洲地區的開放與合作,加快亞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使亞洲地區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排頭兵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典范。
過去的幾十年里,亞洲國家創造出一波又一波的“亞洲奇跡”,在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究其原因,與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及亞洲地區的改革開放和一體化進程密切相關。然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亞洲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空前嚴峻的挑戰,以往的開放模式及經濟發展方式難以為繼,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勢力抬頭更使亞洲區域合作與一體化面臨著諸多挑戰。亞洲現有的如東盟、東盟加中日韓、東亞峰會、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亞歐會議、歐亞經濟聯盟等合作機制,相對碎片化,且區域與次區域合作發展程度不一。加之,由于受領土爭端、經濟發展差異及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國家之間的互信不夠,也嚴重影響著區域一體化的進程。
在上述背景下,亞洲各經濟體要想持續推動經濟可持續繁榮,迫切需要新一輪開放和創新。此次博鰲亞洲論壇將從可持續發展、宏觀經濟政策、企業責任、社會與文化發展、科技創新、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與加強區域合作等方面,對開放和創新的思路與具體舉措進行回顧、探討、前瞻和總結。特別是要加強現有合作倡議與新的合作倡議之間的對接與協調,推動貿易與投資便利化和自由化的相關安排,包括加快對RCEP和FATTP等重要協議的談判進程,強化區域和次區域的財金合作,加強區域金融安全網建設等,以進一步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總之,在當前世界經濟走向充滿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需要充分發揮博鰲平臺的作用,使亞洲乃至世界各國進一步提升共同體的意識,擯棄以鄰為壑的思維方式,共同努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創造一個繁榮、穩定、持續發展的亞洲和世界貢獻博鰲智慧和力量。
(倪月菊,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