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維度:黨員干部是否有敢于擔當的能力
能力比知識重要,方法比態度重要。“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黨員干部不僅要有擔當的意識和擔當的勇氣,更重要的是要有擔當的能力。考核評價黨員干部敢于擔當的能力,目的在于考察其會不會擔當,有沒有擔當的本事。德才兼備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選人用人方針。黨員干部既要有德又要有才,德才兼備、紅專結合。黨員干部有了擔當的意識和勇氣,未必就能擔當得起來,必須具備與其職責使命相匹配的擔當能力。沒有擔當能力的黨員干部是不能勝任改革發展穩定重任的,是不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好干部”標準的。新時期黨員干部的擔當能力建設要著力抓好六個方面,即政治鑒別能力、戰略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統籌謀劃能力、處置突發事件能力。
政治鑒別能力具體應包括:一是有相應的政治理論功底,能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能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能自覺地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二是善于從政治上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能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態度鮮明。三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能正確把握時代發展要求,并能依據對形勢的科學判斷正確決策、精準施策。
戰略思維能力具體應包括:一是要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識,要跳出中國看中國。鄧小平同志曾經講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這個論斷的意義現在已經充分地顯現出來。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得到了世界上眾多國家的廣泛響應。中國和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在打造之中。黨員干部必須學會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搶抓機遇、發展壯大自己。二是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觀察和處理問題。不能就事論事,就微觀論微觀。微觀問題需要宏觀思考,宏觀政策需要微觀驗證。“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黨員干部必須有大局意識、整體意識、系統意識,要學會在全局中定位、在整體中謀劃、在系統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動。三是要謀長慮遠,要把遠大理想和近期目標有機統一起來。既要胸懷共產主義大目標,又要腳踏實地地把當前工作做好,“擼起袖子加油干”。黨員干部的時間和精力必須聚焦在“謀長遠、抓要事、用能人”九個字上,要學會聚焦思維,要突出工作重點,要懂得以點帶面。
辯證思維能力具體應包括:一是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要學會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是毛澤東同志一貫倡導的領導方法。他曾經說過,“領導干部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二是要善于平衡協調。中國中醫理論的精髓要義就在于“平衡”二字,強調的是環境平衡、營養平衡、動靜平衡、進出平衡、心理平衡、陰陽平衡。中醫倡導的“冬病夏治、內病外治、急病緩治”等思想也充滿著辯證思維。領導科學與中醫理論有相通之處,領導藝術的本質也在于“平衡”二字。毛澤東同志1956年發表的《論十大關系》一文,堪稱領導藝術的杰作。習近平總書記亦堪稱“平衡”的楷模。2014年11月10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同工商咨詢理事會代表對話時談到:“對中國而言,‘中等收入陷阱’過是肯定要過去的,關鍵是什么時候邁過去、邁過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發展。我們有信心在改革發展穩定之間,以及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之間找到平衡點,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三是既要防止右,更要防止“左”,黨員干部任何時候都不能走極端。中庸之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當代領導干部應該很好地學習和傳承。
創新思維能力具體應包括:一是必須有強烈的創新意識,要自覺地把創新提高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關鍵舉措是發展動能切換,即從過去依靠資源和資本驅動切換到依靠創新驅動上來。每一個黨員干部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創新,更加重視創新型人才培養與使用。二是要認真落實中央提出的有關創新發展的要求,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為實現《綱要》確立的“三步走”目標增磚添瓦、貢獻智慧。第一步,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第二步,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發展驅動力實現根本轉換;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三是要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步伐,要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進一步提高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和人才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充分發揮創新型人才在建設創新型國家過程中的主力軍作用。
統籌謀劃能力具體應包括:一是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努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二是要學會“彈鋼琴”,既要突出重點,又要兼顧一般,做到以點帶面、點面結合。三是要推動人才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發揮人才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引領和推動的雙重作用。
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具體應包括: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旗幟鮮明地站在黨和人民利益一邊,堅定不移地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過持續傳遞正能量,把社會各界別、各黨派、各民族、各方面人的思想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統一到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上來,統一到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上來。在黨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時,在各種突發事件出現時,能夠挺身而出,積極有效地化解矛盾和沖突,推動問題解決,保持一方安寧,促進社會和諧。
(作者為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研究員)
責編/楊鵬峰